对课程改革后初中语言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对课程改革后初中语言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赵俊伟

(邯郸县第七中学河北邯郸065700)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着老师迅速成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通过多次的调研听课来看,似乎有一种虚浮之风在影响着我们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纵观起来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

教学目标的定位可为教学行为指示方向,也可为教学行为的控制提供依据。如果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所偏差,那么即使上课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教学行为,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井然有序的教学结构,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只有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那么,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会是杂乱无序的,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也一定会是散乱无章的。因此,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明确性应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新课程理念倡导丰富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过分注重情感目标,而淡化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

有些语文课只是单一地突出人文性,整节课只是选择几个人文性问题进行探论,而淡化“语文”本身的因素,把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或缺乏语文味的语文课。如一位老师执教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时,教师整节课中没有深入文本,只是在学生匆匆识别字词、默读课文后,就带领学生欣赏斑羚飞渡的动画,然后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讨论“人类对生命的践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语文知识,如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根本没有涉及,细想一下“这是语文课吗?”“现代文教学这样上行吗?”

更有甚者,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空泛地讨论人文性问题,而根本不接触文本,不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品味语言的课不是一节好课。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品味和学习课文的语言来感悟人文精神,如冰心的《谈生命》,这篇文章以深邃的语言写了“生命”的意义,许多语句耐人寻味,而一位教师在上课中却脱离开文章的语言,空泛地讨论人文精神,使本来可以教得很精彩的课却在平平淡淡中进行到下课,这种脱离课文语言空泛谈论人文精神的虚浮之风,严重地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

2.教学过程的安排方面

课堂教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安排,新课程强调的是过程,其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而在一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却是表现的是:学生的“自主主动”是矫饰的,师生的相互“合作探究”是被动的。一般是老师先画好圈子,钻套子。另一种极端就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我曾听到有的语文课一味地让学生自读或自学,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因而使得学生的自学和讨论不得要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终不得解。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知识和生活,把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问题与学生的现存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重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调动学生主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3.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促进了语文课堂的发展,但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却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进入了误区。他们把使用多媒体看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尺度,乃至判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的硬性标准。所在在讲公开课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本、反复把玩、捉摸、挖掘教材,却是忙于搜集、制作多媒体课件、热衷于课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殊不知这正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另外当教师把使用多媒体当作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看家本领时,就不可避免地把很多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多媒体的制作和在课堂上的播放操作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读一段课文,放一段影像;在的甚至干脆抛开课文,仅依靠影像资料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整节课师生被花里胡哨的多媒体弄得飘飘然,而忽视了对语言的品味。或者说它使得文学欣赏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视觉的审美而不再是符号的审美。它使极度浓缩的、蕴含无比丰富的、需要反复咀嚼的、需要极具个性化的再创造的文字语言,变成了明确的、固定的、僵化的、大众化的图像。文学欣赏的过程没有了或者说是变异了,只剩下了欣赏的现成结果,这很不利于语感的形成,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树立语言的魅力大于图画魅力的意识,当然,我们并不是一概地反对使用多媒体,只是希望不要滥用多媒体。

总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力戒虚浮之风,全面地、扎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7本,1948年4月.

[5《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994年5月.

[6]《张志公文集(语文教学论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

[7]《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8]《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9]《陈望道语文教育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