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陈映照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的治疗中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大剂量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然后借助于酶放大免疫法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用药48h和用药72h比较,用药24h时的甲氨蝶呤浓度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6.0%(9/25)。结论:在临床上,甲氨蝶呤可引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所以治疗中要及时地对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便于对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量进行调整,从而可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确保其有效性。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血药浓度;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用的抗叶酸类抗癌药,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能够有效地控制儿童急性白血病、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等疾病的发展,在淋巴癌、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确切的效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的治疗中,大剂量甲氨蝶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的联合疗法比较常用,但是有研究人员指出,大剂量甲氨蝶呤也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并且其疗效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这就需要对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便于及时地调整药物使用剂量[1]。为了深入地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的治疗中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8月~2014年3月,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5例,女10例;本组中,共计2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共计4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共计1例为Burkitt淋巴瘤。25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方法

1.2.1药物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甲氨蝶呤(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03068)的总剂量是3g/m2,治疗时,需要首先使用1/10的剂量进行快速静滴治疗,然后使用余下的药物均匀滴入,需要在23.5h内滴完;甲氨蝶呤滴注48h后,需要联合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66519)进行解救,药物剂量为15mg/m2,使用方法为静注,每日4次,待甲氨蝶呤的药物浓度控制在0.1μmol/L以内时,可以停止治疗。

1.2.2监测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静滴治疗持续24h后,每日2次采集2mL的静脉血,并将其置入抗凝管中,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并需要提取血浆,本研究中使用Viva-E全自动药物浓度监测系统(西门子公司),并借助于酶放大免疫测定法对甲氨蝶呤的血浆浓度进行监测,监测中的线性范围控制在2μmol/L以内,如果低于检测限的0.1μmol/L,那么就记成0.1μmol/L;观察患者有无黏膜损伤、肝肾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药浓度分析

与用药48h和用药72h比较,用药24h时的甲氨蝶呤浓度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2不良反应分析

在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损伤等,其中,共计3例为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显著降低;共计4例为胃肠道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共计2例属于黏膜损伤,主要是口腔溃疡和肛周糜烂等。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6.0%。及时地给予护胃、止吐、保肝等措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缓解。

3.讨论

甲氨蝶呤属于一种抗叶酸类抗肿瘤药,能够有效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所以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合成及繁殖。本研究中,大剂量甲氨蝶呤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损伤等。本研究中,甲氨蝶呤在治疗后的48h内的血药浓度大于0.4μmol/L时,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在此过程中,本研究中主要是使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其特点包括操作简便、迅速以及高度自动化等[2]。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需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减量处理[3]。

综上,在临床上,甲氨蝶呤可引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所以治疗中要及时地对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便于对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量进行调整,从而可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确保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亮,徐傅能,陈璐等.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不良反应统计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80-81,82.

[2]王敏芳,韩阳利,张晓丽等.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J].白血病·淋巴瘤,2012,21(4):238-239.

[3]刘思婷,李晓蕾,张永等.ABCB1和ABCC2及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毒性作用的相关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