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的调理与养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肾虚的调理与养生

申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零四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关键词】肾虚;中医药疗法;养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274-02

有的朋友在网上看到有关肾虚的内容,便对照自己的症状表现认为自己是“肾阴虚”或“肾阳虚”;甚至根据网上所说的“如果你无法分辨自己是肾阴虚或肾阳虚,那就先试着服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一段时间,根据自己的反应就可以判断了”而自行服药。这都是不正确的,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是中成药,不是保健品,是有偏性和副作用的,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1.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在人体五脏六腑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其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肾”。中医的“肾”不仅包括具体的脏器,所涉及的功能范围广泛,与现代医学中人体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关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臧之”。“肾者,主螫,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肾主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在中医学脏腑辨证中肾病多虚证,临床上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及肾精不足三种类型。

2.肾虚的辨证分型

肾阴虚的症状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干多饮,烦躁耳鸣,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眠差多梦;女性月经提前;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基本症状多见:面色晃白,腰膝冷痛,头昏头沉,形寒肢冷;阳痿早泄;尿频,小便清长;女性月经延后,色淡量少;舌质淡苔白,脉沉弱。肾阳虚还包括肾气不固及肾不纳气等证候;肾气不固会出现小便频数,甚则不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等症状;若肺病久病及肾,或久病气虚则会出现肾不纳气的症状,如短气喘逆、动则尤甚,咳逆汗出等。

肾精不足的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嗜睡昏沉,健忘迟钝,耳鸣耳聋,须发早白,腰膝沉重,阳痿早泄,久不生育,女性月经量少,舌质淡苔少,脉沉弱。

3.肾虚的病因病机

导致肾虚的因素包括禀赋薄弱、劳倦过度、房室不节、久病失养、情志内伤等等。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许多人常常过于劳累、熬夜或精神紧张、思虑过度等而损耗精气;或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体力活动少,总以车代步,而致经脉不畅、阴阳失调;这些情况都易会导致肾虚。在临床中许多肾虚患者的症状不是典型的肾阴虚或肾阳虚;或偏阴虚,或偏阳虚,或阴阳俱虚:或兼有其他脏腑失调的症候。肝肾同源,肾阴虚可同时出现肝血不足的症状,肝肾阴亏往往同时出现;肾病及脾或脾病及肾而致脾肾阳虚会表现为“五更泻”;肺病久病及肾可出现虚喘不止的“肾喘”。这些都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后辨证论治,其中舌象、脉象的鉴别十分关键,患者不宜白行用药。在临床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从现代医学方面考虑到可能的相关疾病,如一些结核病,甲亢、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些肾阴虚的症候表现而来就诊,一些甲减、肾上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会出现一些肾阳虚的症状,这都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让患者去做相关的检查。

4.中药及中成药调理

常用于调节肾中阴阳的地黄丸有好几种,患者自行用药如果与症候不相符合,不但没有明显效果,还会出现不良反应。有的患者病情复杂,须用中药处方调理,开始不宜服用地黄丸。例如有一患者为中年白领,平时体力活动较少,久坐办公室,工作压力大常加班熬夜。最近出现了头晕耳鸣、眠差多梦健忘、纳呆乏力腰酸等症状。患者认为自己肾阴虚而服用六味地黄丸,服用一周后出现嗳气腹胀便溏等症状,原症状无明显改善,而来就诊。见其面色淡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濡;此患者因平时劳作过度而耗损气阴,故而出现心脾两虚兼有肾阴不足的症候,本应该治以益气健脾、滋养肝肾;患者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其中的滋阴药物相对较滋腻碍胃,因患者脾虚运化失司,故服用后出现脾虚湿盛的变症。嘱其停用六味地黄丸,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煎服5剂,5天后腹胀便溏无,仍眠差纳少,乏力腰痛,头晕,舌质淡苔薄脉弱,予归脾汤加减6剂而诸症皆愈。

有一老年男性,平素体健,因劳累后出现腰痛乏力等症状,服用金匮肾气丸半月后腰痛减轻,却出现面赤头晕、口干多梦等症状而来就诊。嘱其停用金匮肾气丸并多饮水,注意休息,半月后恢复正常。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辛温之肉桂、附子,有阴中求阳之义。一般情况下不宜久服多服,中病即止,否则易致火热上炎。

5.养生起居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做到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劳逸有度、调和七情以利于固臧肾中精气。古人日:“戒怒以养阳,节欲以养阴”实为养生之圭臬,关键在于自我调整。充足合理的睡眠对保养肾中精气也很重要,其中早睡很关键,冬天要早睡晚起,夏天也不宜睡得过晚。一般9~10点入睡最佳。熬夜或睡得过晚会损耗肾阴而致虚火上炎。早睡有利于培补真阴和元气,元气充沛就不会出现上热下寒,阴阳失调的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