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

张素敏1郑雪明2杨林3杨得志4

张素敏1郑雪明2杨林3杨得志4

(1河北省景县妇幼保健院河北衡水053511;2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湖南长沙410005;

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广西桂林541001;4河北省景县野庄县分院河北衡水053511)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施行介入治疗,总结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8例患儿介入治疗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理想,封堵器位置及形态均良好。术后无封堵器脱落、出血、呼吸道阻塞等情况发生,仅有2例患儿发生术后感染,经精心治疗后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介入治疗;护理;先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50-01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随着介入治疗的材料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以往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采用非开胸介入治疗,如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

我院近年来共采用介入治疗先心病患儿78例,本文就介入治疗围术期的相关护理方法作出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确诊为先心病。78例患儿中男33例,女45例;年龄1~13岁,平均6.5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31例、房间隔缺损25例、室间隔缺损22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由于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是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大多数患儿及患儿家长并不了解介入治疗的相关情况,由此会出现担忧、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为患儿接受介入治疗带来了不利条件。护理工作者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告知介入治疗的目的、原理、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让患儿及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并鼓励患儿勇敢面对病情和手术治疗,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1.2.2术前护理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应做好“四对四查”工作,保证患儿手术的安全性[1]。查对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核实患儿有无出血性疾病、手术部位备皮情况、术前用药情况及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做好急救药物的准备工作。检查手术和急救设备。

1.2.3术中护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对患儿实施全程的心电图监护,通常采用监护导联,在两边锁骨下各贴一只电极,再贴一只无关电极,将监护导联连接在锁骨下电极上,并进行动态观察。术中由于导管刺激心内膜,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率失常表现,应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理。如术中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心电监护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血压情况,由于麻醉和手术因素可能会引起患儿低血压表现,应注意记录和鉴别。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对患儿进行脉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当SpO2为90%时,动脉血压分压为7.6kPa;当SpO2为95%时,动脉血氧分压为9.8kPa,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

1.2.4术后护理患儿手术结束后立即送往ICU病室,持续心电血压监护24h。术后患儿平卧休息24h,一般给予患儿抬高床头15o~30o左右,保持穿刺侧肢体的制动、伸平,给患儿穿刺部位沙袋加压8h以上,在加压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穿刺肢体部位是否有出血、渗液等现象,一旦发现应立即给予相应措施处理。患儿术后给予禁食6h,待患儿意识清醒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后给予少量进食,如果发现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饮食,避免造成误吸。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4天,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及噻氯匹定。在术后患儿住院期间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患儿术后是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一旦出现应高度怀疑封堵器脱落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3]。

1.2.5出院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出院指导的重要意义,患儿出院后一般均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长期服用。出院后短期内避免患儿做剧烈运动,运动时应注意防止碰伤、跌伤等,以免发生出血。要求患儿家长带患儿每三个月即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血压等。出院期间家长应严密观察患儿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现象,观察二便是否异常,如发生异常应及时带患儿就医。

2结果

本组78例患儿介入治疗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理想,封堵器位置及形态均良好。术后无封堵器脱落、出血、呼吸道阻塞等情况发生,仅有2例患儿发生术后感染,经精心治疗后痊愈。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为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1930年Gross等首先成功地对动脉导管进行结扎依赖,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即开始大步伐的发展,使很多先心病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由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医疗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等,已经为介入治疗逐渐取代。先心病介入治疗是用血管穿刺的方法将特制的导管及装置由外周血管插入至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代替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当前已经成为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由于介入治疗对于大多数患儿及家属均较陌生,术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对手术效果存有疑虑,积极开展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护理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既能够提高患儿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得积极配合治疗,又能够降低术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术后的耐受性,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邬庆莲,舒适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18(31):164—165

[2]穆传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8(16):62—65

[3]王琳,仇雪华,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封堵器脱落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23(8):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