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张照成

云南江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笔者介绍了该专业的现状,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内涵的延伸和水土保持理念3个方面分析了专业面临的挑战,从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两个方面分析了专业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了专业的发展对策,即实行课程体系改革,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水土流失

引言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我国的“特色王牌”专业之一,肩负着为全国培养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科技人才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1960—200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培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1870余名、硕士生112名、博士生18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这一专业和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中即有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也有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但随着全国高校扩招人数的猛增,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和及时的沟通与联系,导致市场人才数量与就业岗位严重失调;二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分配制度息息相关;三是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育内容的滞后和不完善有关。因此,在新形式下,笔者结合历年就业情况和市场反馈信息重新慎重探讨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培养目标,认为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面临的挑战

1.1实验设施落后、陈旧

目前,部分高校的实验用地、用房十分紧张,教学实验室设施陈旧、仪器设备落后,有的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难以保证全部学生能够进行集体实验,并且有些实验因为所需实验材料费用昂贵而无法开展,难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此外,有些高校还将实践教学环节取消,从根本理念上就轻视实践教学活动。

1.2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单一乏味

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汁原味地讲出来,但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不知道如何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从课程设置来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每年都不变,且所用教材多为一个版本,课程内容陈旧、缺乏生动形象的彩图和表达方式。

1.3实践教学基地过于偏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之一是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常常需要学生到一些沙漠或沙区等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实习,使得实习活动花费巨大,其中近70%的资金花费在日常的出行、居住以及车费当中,导致用在实习环节方面的资金少之又少,致使实习内容往往以参观、看录像为主,长期下去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差、工作适应期变长。此外,部分单位和部门考虑到市场经济效益等问题,认为接收学生实习是一种干扰和负担,而学校自建基地又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致使基地建设难度加大。久而久之,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被逐渐取消。

2专业面临的机遇

2.1专业面临的机遇

2.1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受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294万km2,占国土面积31%。其中,水蚀面积129万km2,风蚀面积166万km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防治工作,但生态环境仍然呈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气象条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

2.2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通过近几年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大力营造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最近几年我国北方连续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雾霾在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出行,使公众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雾霾为例,与雾霾密切相关的PM2.5监测数据,由最初2011年的官方拒绝公布,到市民的热议和自发监测,再到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监测指标和各个城市实时公布PM2.5监测数据,充分体现了公众对周边环境的关注与更高的要求。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3.1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另外,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普遍存在个性突出、多思维、欲望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代学生的思维与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应摒弃原有的“一教一学”的陈旧观念,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三位一体”(学生、课堂、教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灵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图书资料等进行查阅,并试图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展开论述和讲解。

3.2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我国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大量的生产建设项目中,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造成新的环境问题。而该类水土流失特点不同于传统的水土流失,需要开展大量基础研究工作,掌握城市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城市和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虽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小流域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的同时,由于原有的水沙平衡被打破,流域下游出现了新的环境问题。这也就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该从更大尺度的全流域或者区域角度进行整体协调,而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极其稀少。因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只有以强有力的学科基础做后盾,才能保证专业的生命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3.3重视实践教学,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产”是指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相关的各项工作;“学”是指以教学、培训及进修为主体,以社会学习为辅的学习,其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研”是指所有相关的科学试验内容,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来承担。而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基本的调查、设计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目前,开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的院校已有20多家,分别分布在农林水及师范类院校,各个学校有其各自的办学历史和优势学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办出特色。如南昌工程学院的水土保持专业最早是在1983年南方水土保持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依托水利行业,可以结合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水土保持与水环境、水土保持与水文等方向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庄家尧,张金池,胡海波,等.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12-16.

[2]杨建英,张洪江,李永贵,等.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