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辉PANJun-hui曰王辉WANGHui曰肖红XIAOHong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
(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Daqing163318,China)
摘要:针对学生注意力时间短,适合微学习,而微课程更易使学生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微课程的信息类学科移动微学习平台,该平台旨在满足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展开微学习的要求。
Abstract:Aimedtocharacteristicsthattheattentionofstudentisshortwhichfittingtomicro-learning,andmicro-lectureiseasytofocuslearning,akindofplatformofinformationsubjectmobilemicro-learningbasedonmicro-lectureisconstructedinthispaper.Theplatformisaimedatsatisfyingthedemandsofstudents.
关键词:微课程;微学习;移动;平台
Keywords:micro-lecture;micro-learning;mobile;platform
中图分类号院G424.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7-0265-02
引言:
微学习是由“微”和“学习”两部分构成,是一种未来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微是微小和碎片化的意思,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次只学习一点,学太多会累。只有依托微课程才能有效发挥微学习的作用。通过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进行的实际学习是微课程的主要途径。此外,片段化以及专题化的微课程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微学习[1]。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仅有较短的注意力,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微学习。由于微课程设计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目标单一和陈述清晰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因此针对此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程”的信息类学科移动“微学习”的平台,旨在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打造微课程的学习,体现“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滚雪球式增加信息量。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要求。
1微课程和移动微学习
1.1微课程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
胡铁生作为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人员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2]。微课是指按照教学要求并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除了包括课堂教学视频外,还包括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撑资源,他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本论文旨在把握微课程的整体结构,面向信息类学科设计有效的微课程模式,以期运用微课程理念建立移动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学习。
1.2移动微学习移动微学习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类型,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微学习活动。其作为微学习和移动学习相互融合的产物,由于运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微型学习,因此,不仅将学习场所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地域,更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移动微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泛在性和交互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即泛在性,而交互性则表现在学习者和专家或网络服务器之间存在不断的信息交流的过程。移动微学习最成功的就是运用结构化小信息片断更新和补充现存知识。
本论文旨在把握移动微学习的特点,面向信息类学科构建的移动微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
2基于微课程的信息类学科移动微学习平台的构建本论文的总体目标是立足全方位的教学,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信息类学科移动“微学习”平台,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为目标,以突出强化实践训练为手段,以一系列不间断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微课程为载体,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保障。研究并构建一个科学、规范、完整、实用、特色的面向信息类学科的移动“微学习”平台,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基于“微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次主要从“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三个要素进行微课程研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是“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其并不在于验证某种理论。“在教学中”是指在研究自己教室发生的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的假设。“通过教学”是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亲自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而专门进行研究。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以及小策略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不断更新观念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1构建步骤
淤建立各种微学习平台资源,研究各种具有微课程理念的网络学习资源;于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盂研究面向信息类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要求及内容;榆选择两门课程实践信息类学科的微课程设计模式,积累经验,修改和完善项目。
2.2问题:关键问题课题化
微课程研究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真实的问题。但是,并不是任何的教学问题都能够构成研究课题,只有教师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时候,当教师细心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后,才会将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而教师的问题意识才能上升到课题意识。我们一直强调追踪和设计问题,这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并且是发生的真实的教师自己的问题,不是假想的问题。
2.3设计:用高效课堂理论助推
高效课堂倡导以学生为本,主要包括三方面特点: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教材还原为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于由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生活的情趣;盂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仅学生直接面对教材,还将教材还原为生活。日常的教学问题要想转化为研究课题,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但是设计的时候必须选择高效课堂模式。微课程研究更加强调高效课堂的理念支持,这是因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其目的所在。决定教师选择哪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是教师选择的理念。微课程研究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解决问题,它需要教师不断的与周围同伴对话以及与校外专家对话,更需要必要的理论充电。
2.4行动:既要执行,更要再创造
所谓教学行动,是指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付诸于实践。就教师的展示而言,行动不仅是观察方案能否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实现,还包括执行设计方案的创造性。进入实际课堂的教师,在调整方案的时候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进行。就合作者而言,展示行动不仅包括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所设计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
微课程研究除了设计方案外,还要注重再创新。它不仅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希望通过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并在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原先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这个行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学生、创意者、合作者共同再创造的过程。
3结论
本文针对学生注意力时间短,适合微学习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微课程的信息类学科移动微学习平台,本平台将微课程和移动微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旨在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打造微课程的学习,使学习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