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小玲(湖南省娄底市卫校附属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进针角度;静脉穿刺;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94-01
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与抢救的主要途径,也是每一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高低不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而且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是提高医护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通过改良进针角度、持针方式、利用输液器内负压等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明显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且皮肤损伤小,同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门诊静脉穿刺的女性患者,年龄为18~55(44.70±12.50)岁。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按心理学家威斯顿的人体触觉阈值[1]筛选患者手背皮肤感觉阈值为(11.00±2.00)mm的患者纳入实验范围,患者均系神志清醒,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者。两组患者年龄、感觉阈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系同一位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穿刺前均不介绍穿刺方法,不暗示心理准备,在穿刺完成后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2],右手拇指食指前后平行方向握针柄边缘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进针角度、持针技巧、输液器内负压等方法穿刺,即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同时中指垫入针柄下方,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45°-50°角,快速将针尖斜面刺入皮肤,中指这时从针柄下方撤出,利用拇指食指将针头调置于血管平行,缓慢由浅入深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稍推进0.5cm即停止进针。遇到肥胖或血管特细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即采用输液器内负压穿刺的方法,常规排气后关闭调节器,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取下针头套再次排气(注意排尽针梗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于穿刺前返折调节器以下任一部位,待针头滴出3-4滴液体后,用右手无名指、小指夹紧返折部位,按上述改良方法进针,当针头刺入皮肤近血管处时,迅速松开输液管返折部位,形成一定的负压继续进针穿入血管腔内,见回血后稍进0.5cm停止,完成穿刺后妥善固定。运用此法穿刺,基本上做到了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传统穿刺法尽管临床经验再丰富的护士,遇到难度大的穿刺患者,都难免有失败机率的存在。两组患者除进针角度、持针方式不同,其余操作均按《基础护理学》规定的静脉穿刺操作步骤进行,穿刺针头均使用江西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号针。
1.2.2观察指标疼痛程度:应用疼痛治疗学说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3]。0-2分为轻度疼痛,3-4分为中度疼痛,5-10分为重度疼痛。
1.2.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良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及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因穿刺所致的痛苦降至最低值。这主要是由于表皮皮肤致密,传统持针方式及小角度进针,进针阻力相对增大,疼痛加剧,而以45°-50°角进针,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中指垫在针柄下方,这样手指用力的灵巧度更好,穿刺针刺入皮肤的速度随之增快,疼痛相对减轻。另外疼痛程度与刺激强度、作用面积有关[4],以45°-50°角刺入,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易于穿刺,皮肤受损范围小,缩短了刺入皮肤的时间和范围,减轻了刺激强度,故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而输液管内负压穿刺是利用负压原理,增大输液管内负压,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当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回流,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不是输液管内的负压越大,其成功率就越高。实践证明:输液管内的负压过小,针头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操作者误认为未进入血管而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穿刺失败的机率;如果输液管内的负压过大,又因血液回流太快,操作者误认为针尖斜面已完全进入血管而过早停止操作,在输液过程中造成渗漏现象。因此,返折输液管后针头排出3-4滴液体是静脉穿刺时最佳输液管内负压。
总之,通过上述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良应用,患者满意度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198-201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2.
[3]孙来荣.不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2):204
[4]路江玲.大角度皮内注射法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