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江门529100
【摘要】目的:预防和治疗结肠造口并发症,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定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结合临床经验采取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造口并发症的目的,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是肛门肠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常见于结肠肿瘤梗阻急腹症、直肠外伤、直肠肿瘤等疾病[1]。由于疾病原因及护理不当,结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为11%—16%,国内为16.3%—53.8%。因此重视肠造口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大的临床实际意义。
1临床资料
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2—78岁,平均55岁,行结肠造瘘术,其中造口周围皮肤皮炎11例,造口水肿4例,造口狭窄3例,造口回缩4例,造口肠管坏死1例。
2观察与护理
2.1造口周围皮炎:在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最常见,造口周围皮肤疼痛,红肿和出现破溃糜烂为特征表现[2]。粪便及其PH值变化可刺激该症状的发生,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阻止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起关键作用。首先要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忌用乙醇和使用粘力强的胶布。可使用氧化锌软膏、造口皮肤保护粉保护皮肤,如为真菌感染可使用酮康唑软膏等抗真菌药物。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袋,造口袋要勤倒勤清洗,防止大便污染皮肤。如人工肛底板出现渗漏,应及时更换,并可训练肠道规律性蠕动,达到与正常人一样的规例性排便效果,减少排便次数,降低造口周围炎的发生率。
2.2造口水肿:常发生于术后早期。本组4例造口水肿患者均发生在术后3天,表现为造口肠管粘膜肿胀、凸起、发亮,与创缘周围组织包裹过紧、感染、结肠造口狭窄致静脉回流受阻有关,如水肿严重,应密切观察造口血运情况,可用10%高渗盐水及50%硫酸镁持续湿敷,以减轻粘膜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3造口狭窄:造口结肠浆膜炎是造成造口处缩窄的主要原因,切口感染等引起等引起瘢痕增生也可引起造口狭窄。本组3例患者均发生在术后两个半月以后,表现为大便变细,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腹胀、腹痛等症状。为预防造口狭窄,应术后两周开始,用示指插入人工肛门约4cm-5cm,每次停留15-20分钟左右,每周一到两次,有较好的预防造口狭窄作用[3]。扩肛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同时张口呼吸,防止腹压增高。
2.4造口回缩:造口处皮肤自然收缩,腹壁感染致瘘口周围形成过多瘢痕,造口和皮肤固定不足,都会使造口回缩内陷,导致粪便容易渗漏。本组4例患者术后4—5周因体重增加,腹肌增厚,腹部脂肪增多出现造口回缩。术后控制体重,减少增加腹内压的因素是预防造口回缩的重要措施。如果造口开口的高度与皮肤平齐,或较周围皮肤低,表明已发生造口回缩。这时可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以提高造口底部,使黏膜被动提高[4]。严重的造口回缩需要稳定后行再次手术。
2.5造口肠管坏死:为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5]。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不足,多为造口肠管分离过多、过净,或是从造口洞拉出肠管时肠管及系膜扭曲等原因,因此术后48—72小时必须严密观察造口部位血液循环。正常肠造口为红色,与口腔黏膜颜色一样,柔软、光泽。富有弹性。若外置肠管失去光泽、暗紫、变黑、分泌物恶臭,说明血运障碍,应及时拆除造口周围纱布,避免造口受到压迫。本组病例,造口开放后,发现造口坏死1例,应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湿敷,并使用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数天后治愈。如果造口坏死严重,则应尽早行造口重建术。
3小结
结肠造口有效地解决了患者结、直肠肿瘤等疾病根治术后的排便问题,在临床治疗中作用重大。造瘘术后密切观察造口的血运,注意有无造口狭窄和回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铃女,汪和美,低位直肠癌根治加保护性回肠造口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4.
[2]郑明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26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72.
[3]叶广坡,项和平,肠造口并发症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32):246.
[4]汪红霞,肠造口患者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3(5):98.
[5]黄金明,王立义,郭建功等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探析[J],中原医刊,2004,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