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英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教学的效果。一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二要使学生感兴趣,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下面我要探讨我的几个关于数学学科的观点如下: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价值
1.1信息技术的激趣性。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CAI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1.2信息技术的释难性。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
1.3信息技术的揭规性。运用CAI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用CAI演示,易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1.4信息技术的增密性。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CAI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如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1.5信息技术的反馈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用CAI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进行表扬,自然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误,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思考
2.1整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2.2整合应是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凑合。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文本内容相融合。任何游离于数学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数学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3.1有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他们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3.2“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小华和小东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闪两下,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顺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3.3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是一项既有实用性又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能阻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现代教学应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需要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技术手段能够成为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3.4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将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我引导学__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有的说:“固定的点与运动的点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大营盘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