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李慧淑宁友茹(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263-02
【摘要】为了探讨门诊换药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我们针对病人焦虑、恐惧、悲观、对疾病知识缺乏等进行沟通,结果消除了病人负性心里,缩短了换药疗程,加进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服务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门诊病人换药沟通心理护理
门诊换药室是外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科室,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治疗性沟通,拉近了护患之间距离,积极配合治疗,为促进伤口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有力条件,缩短病程,减少经济负担,提高了服务质量,现通过在外科换药室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减少病人的负性心里,做好换药前的解释工作
换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身体的任何部位的损伤都会给精神和肉体带来折磨,特别是某些部位的长时间不愈合的伤口,会导致局部功能丧失,生活无助,失去信心,产生抵触心里,不及时换药,不遵守治疗饮食,不爱护创面,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心里,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状态,我们以诚恳、热情、有礼的态度向病人讲解,宽松、乐观的心理环境会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相反,烦躁、消极和压抑感则不利于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疾病的发生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我们首先了解病史,比如糖尿病病人一定遵照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达到正常水平利于伤口愈合,周围血管病的病人患肢抬高,减少行走,多吃高蛋白饮食,加速伤口愈合,向病人讲解换药的方法,用药,鼓励其配合,增强自信心,减少病人痛苦,缓解紧张情绪,嘱咐病人不要在饥饿状态下来换药,以免发生晕厥,消除病人后顾之忧,同时,劝解家属换药时不要在身边陪同,防止交叉感染,减少患者的依赖心理,配合治疗。
2.换药中的娴熟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可提升病人的信任度
大多数初次换药的病人,没有心理准备,对换药过程和护士技术不了解,坏怕疼痛,因此,我们在给病人进行治疗时,要热情主动接待患者,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细致地科学解答,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保持合适的体位,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多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询问病人的感受,护士在处置过程中注意遮挡病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仔细观察伤口情况,动作熟练、轻、稳,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关心、安慰和鼓励病人的同时,更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全身状态,如面色,呼吸,脉博,血压,晕厥,发热等,严防败血症。操作时注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向病人讲解饮食治疗的必要性,加强营养,伤口治愈的情况,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精神放松,分散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疼痛感觉,同时,交流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不轻易打断病人的谈话,从病人的语调、表情中尽可能多地捕捉信息,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取得满意效果。
3.换药后健康指导
操作后根据伤口情况应以尊重、耐心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充分调节患者情绪,向病人讲明复诊换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对于陈旧性创面,减去肉芽组织后换药不宜过勤,消除病人换药越勤,创面好得越快的错误想法,因为频繁换药,对伤口创面造成反复牵拉、撕裂,降低了局部组织的免疫及再生能力,打乱了局部微循环灌注及促生长因子的聚集,同时也增加了与外界细菌接触的机会,导致创口愈合不良;再者频繁伤口换药使患者有反复疼痛刺激,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改变,导致伤口肌肉紧张、微循环紊乱,使组织修复所需的氧气及营养物质减少,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消毒液不仅可杀灭病原微生物,也可改变伤口组织的外环境,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换药间隔时间要依据伤口情况和分泌物多少而定[2]。无菌缝合伤口三天换药一次。对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一次,表层敷料被分泌物湿透,出现剧烈疼痛,随时来院复查,不可擅自处理。有局部固定者,要向其询问松紧度,需向病人交代注意观察血液循环。讲述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防止污染,进行饮食与休息的健康指导,营养不良、伤口较大、经久不愈的伤口可多进牛奶、肉类、豆类、蛋类、水果、新鲜蔬菜的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同时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休息,糖尿病病人按糖尿病饮食治疗
4.体会
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护士在服务中沟通,在沟通中服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娴熟的技术,微笑的服务,对待不同人群采用不同语言
对于老年人,要多用安慰性语言,尊重性语言;对于小儿要多用鼓励性语言;以缓解其紧张心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调动自身潜能,有助于伤口愈合。因此,作为专业换药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换药的同时,通过对疾病基本知识的讲解,合理的饮食指导,正确的换药,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缩短换药疗程,减轻了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2】罗翠芳.换药间隔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