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智学校开展朗诵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在培智学校开展朗诵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刘晓春

(哈尔滨市曙光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20)

摘要:笔者自己在朗诵校本课程的几年实施中,有着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总结了一套针对智障学生朗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声情并茂;有声语言;特殊目标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朗诵者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从上面的对朗诵的解释中我们知道朗诵是一项语言艺术,对于朗诵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可是我的教育对象是有着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学生,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朗诵课就需要有不同的要求目标并应用一套特有的方式方法。究竟如何针对轻度智障学生进行朗诵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呢?在朗诵校本课程的几年实施中我有自己的一些经和想法,也总结了一套针对智障学生朗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课程目标、选材、教学模式

1.1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存在不同的智力障碍,所以目标和要求也体现不同层次:(1)一类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作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程度差的二三类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标准,只要求准确流畅朗读。(2)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词汇,提升语言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人格,端正学习生活态度,提升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朗诵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并且还可以表情达意,抒发胸怀,因此我认为对于智障学生进行朗诵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方面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生活质量。

1.2选材。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朗诵作品的选材上我多以内容稍浅显言简意赅的现代诗歌或散文为主,这些作品都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并为生活服务,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能理解作品,才能更好的驾驭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要以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来选定,这些作品教师可以按照相对应的间节点来进行教学安排,如三月份可以选《雷锋诵》《春的消息》,四月份选择《烈士纪念碑前》五月份选《感恩父母》,《妈妈的爱》,《劳动最光荣》等。

1.3教学模式。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作品、把握作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适当的发音方法、朗读技巧,并及时进行示范读和指导。学习方式上我让一类学生带二类学生合作练习,让每一位学生把字读准读清晰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2注重呼吸、发声等基本功的训练。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进行朗诵的基础。而往往智障学生不会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不会合理运用气息,吸气不深,呼气时往往气息不稳,表现在一句话开头很重、很响亮,逐渐减弱,到句尾时声音变得很弱、很飘,甚至声音发抖。缺乏气息支撑的声音音显得苍白无力很单薄,不正确的发音方式又容易损伤他们的声带。因此呼吸训练是朗诵教学之前的一项基本功练习。

在吸气练习中,刚开始时我单纯使用传统的闻花香来让学生练习吸气,但是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学生掌握的不理想,智障学生很难感受到气息吸入和两肋打开的状态,往往肚子鼓得很大,然后一下子泄气。后来我针对智障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整,将吸气和呼气进行了整合:首先让学生坐椅子上,坐满,背部紧贴椅背吸气吸气——即用口鼻同时进气的无声吸气(吸气前,先将体内余气用叹气的方法全部呼出,)吸气过程中学生借助椅背可以较明显的体会到两肋打开的同时后腰随吸气逐渐胀、满起来的感觉。智障学生不必贪多,吸气至五六成满即可。为了让呼出的气息容易观察测量,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小纸条,首先练习均匀、持续的呼气,通过观察纸条的运动幅度变化看谁的气又长又稳,让学生体会气息均匀、舒缓呼出的过程,也能感受到自己呼气和纸条运动幅度大小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后然后再增加气息急和缓,疏和密的对比交替练习。实践证明,轻度智障学生通过以上形式的训练,可以掌握基本的吸气和呼气的要领。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呼气的控制能力,我还将其与发声训练结合起来。

智障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口齿不清或咬字无力的问题,因此发声训练时我有意识的安排了口腔控制和唇舌力量的训练:

以口部操和绕口令为主要形式:唇的练习:喷,(也称双唇打响),咧,绕等;舌的练习:刮舌,顶舌伸舌,舌打响、捣舌。

绕口令是根据七个发音部位选择的,练习叨住弹出的力度,以字头训练为主。

3理解作品

朗诵一篇作品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这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因为所选择的朗诵作品大都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比较浅显易理解的,所以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如果稍微有理解难度教师就要介绍背景,以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同时我特别注重了帮智障学生建立视觉形象感受,比如在朗诵《在烈士纪念碑前》这首诗,教师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的感人事迹,同时播放相关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通过展现烈士们的英勇无畏的壮举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悲痛敬仰怀念的情感,并要求学生在朗诵时也要在适当的地方建立这种视觉形象,建立视觉形象可以有效地帮学生酝酿情绪,凝重声音,使得语言不空洞苍白。

4分析作品中常见句式的升降起伏,分析语势语速

在我选取的诗歌和散文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句式就是排比句。根据排比句的句式特点,朗诵时不能读成平调,应该有一定的升降起伏。教师先帮助学生分析,如何处理排比句的朗读,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尝试独立处理。如《感恩父母》中的第一段,“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每两句诗歌为一组,可以通过先降,后升的语调语势的变化来体现层次感。

接下来帮助学生逐句的分析停顿、重音的处理、气声的运用等朗读技巧。

5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结合智障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我将诗歌朗读训练直观化,也就是说朗诵的方法、要领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智障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符号:

升调(↗)降调(↘)停顿(^)着重(.):

声音的延续——:她就是——母亲

这是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感恩父母》这首诗歌的朗诵标记

《感恩父母》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双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聆听妈妈^殷切的话语,面对爸爸^深沉的目光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们要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重点说明重音:重音除了运用符号,还进行了加重,在重音中,有一种情况是处理成气音:亲切、母亲、父亲、谢谢,我个人认为气声比较能够烘托安静感动亲切真挚等意境,这种朗读技巧,在练习中应重点练习气声重读的送气处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运用得当的。重音的处理上还有拖长字音、一字一顿等,当然这些朗读技巧还需要不断练习中熟练和掌握。这首诗歌的重音多数可以处理成一字一顿,比较典型的如“理所当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不过,给作品进行标记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标记的过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进行标记是非常琐细的事,也具有独创性,可以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合理的进行,教师要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我发现只要是学生认真做的标记,朗诵起来都比没有标记的朗诵得好,我坚信假以时日每一名学生都会在朗诵方面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