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校盲生诊断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浅议职校盲生诊断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杨波

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湖南长沙410119

摘要:2009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了《盲人医疗按摩考试暂行办法》,旨在促进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教育,提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业务素质,维护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合法权益,拓宽盲人就业渠道,提升盲人的就业层次,促进稳定就业。

关键词:职校盲生诊断学教学优化策略

如何帮助盲人平等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如何让盲生顺利地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并将诊断学的知识点服务于按摩事业?笔者从2010年以来,担任诊断学的教学,结合盲生学情、盲人医疗考试大纲、临床工作中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对教学的优化策略作了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盲生学情

盲生学情为:盲人按摩专业的学生能克服身体疾患、家庭等因素,坚持求学的学生人数每年约60人,必须使用盲文教材的盲生和可以使用大字版汉文教材的低视力学生之比约为1∶1,每一年级学生有1/3左右文化背景较低,视力障碍合并智力障碍的学生约2人。全盲学生在摸读盲文的效率较低,约1/3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不能全面地认识,每年2人左右的视障合并智障的多重残疾学生需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二、诊断学盲人医疗考试大纲

包括五个单元,分别为: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

其中,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实践性特别强,需要初学者不断地练习。而盲人按摩专业,需要学习的学科科目多,在教学课时上不能安排见习课,仅采取小组内同学互为医师和患者,进行模拟演习。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技巧性特别强,某些疾病的典型阳性症状、体征,初学者不知道如何表达,往往效果不佳,当学生走向实习岗位后,问诊和体格检查的理论知识点大部分已经忘记。从而导致学生诊断学思维的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临床工作中与按摩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诊断学为西医医学的桥梁课程,为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和临床课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纽带。而盲人按摩专业课程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学生毕业时不会学习西医的临床课程,但在日后的诊疗工作中,西医方面的常见病、多发病,学生会接触到。却对这些疾病没有充分的认识。

四、采取的教学优化策略

1.采取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均衡发展。

根据学情分析,在分班时,每个班级人数为15~20人,其中全盲学生和低视力学生为1∶1,小学以下文化学生和中学以上文化学生为1∶2,智障学生每班分配1人。

(1)上课前与所在班级班主任、班干部交流,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诊断学为西医课程,学生以学习中医课程为主,两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同,甚至在初学阶段有相互混淆、干扰的现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困惑,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如何利用两种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掌握知识点。

(3)诊断学考纲上的知识点,要求每一位学生掌握。教师时时刻刻学会换位思考,假如自己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能否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能否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4)对高中以上学历的同学,给予任务驱动、案例解析、结论论证等启发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拥有批判、质疑等意识。

(5)对班上1人左右的智障学生,对学生有信心。智力因素的构成有多种,学生往往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存在差距。在诊断学的教学中,不刻意去训练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难点、疑点,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诊断学的禁忌症、原则,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产生。

(6)在分层教学中,提倡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2.创建学生学习社团,搭建实践的平台。

为将学校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地领悟理论的精髓,笔者学校有一个宗旨为“提升专业技能、感恩服务社会”的某公益社团,学生利用晚自习开展专业技能交流活动,课余时间为全校师生免费地按摩诊疗,周末在校外开展公益活动。社团内学生谈论医学问题相当活跃,尤其是在给学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疾病的防治时,诊断学的症状、问诊、体格检查能得到一个不断的强化训练。当在诊疗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时,及时地进行记录,同学们之间相互发表观点,和老师一起谈论。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某个知识点是薄弱环节,为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主观能动性相当高。

3.信息化教学,厚积临床课程。

因专业的特征,学生在中专阶段,没有开设西医学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课程。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涉及到和诊断学息息相关的临床案例,采取微课、智慧课堂平台、简单手绘视频、优芽动画电影、云班课等媒介,让这些西医学课程生动、有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西医学课程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西医学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在智慧课堂、云班课等平台上询问,老师也能第一时间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从而学生能沉淀更多的医学知识,以便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减少误诊,提高诊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