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锦刚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518000
摘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中,城市街道规划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城市街道建设与管理是城市形象的象征,街道建设过程的设施投入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城市街道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密切。随着我国城市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建筑物城市街道数量也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必须要做好城市街道规划,进而实现建筑物与道路、交通运输事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和谐发展,又可以最大限度美化城市景观。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地域特征;城市文脉;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指导思想
1.1城市街道景观的实用性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人的感受,这是由于城市景观主要针对人来进行。在衡量一个城市街道景观是否设计成功时,第一要素就是是否与人类的活动要求相一致,是否创建了有利于人类开展各种活动的环境。而涉及景观的艺术要求方面,则不能只考虑少数人的喜爱,而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要求。因此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第一指导思想应该是全面衡量大众的要求,并结合公众共有的行为需要。
1.2应彰显当地特点
街道景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联系城市道路和生活空间的纽带,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城市特色和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的设计是一个城市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具有创意的城市景观更能突出城市所特有形象和文化氛围。
2街道景观改造中的活力要素影响分析
2.1人口结构对街道景观改造的引导作用
同一社区空间中,人口类型不同、阶层不同,构成了多样化的人口结构。人是社区户外空间的行为主体,改造设计本身是以人为本,是街道活力的来源。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在生理、心理和文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区户外空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街道景观改造在营造社区户外空间的同时,也要在改造的各个细节和手法上体现人文关怀。良好的改造设计真正意义上是以人为本。我们在街道景观改造中根据人口结构比例和需求的不同来确定街道景观改造的主要和次要对象,配备相应的公共类设施,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口来进行空间的导控和营造。
2.2环境设施与街道景观改造的紧密联系
老社区往往场地有限、居民居住密度较高、人口类型相对复杂,对于环境设施本身不管是外在需求还是情感需求都很欠缺,这也提示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提升户外空间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交往空间的设置,增强各年龄阶层居民在社区户外的参与感,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对环境设施的需求,增加户外空间的可参与性。例如随着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老年人对于劳作及园艺本身的兴趣,也可将传统的劳动方式引用到景观改造中来,这不仅能提升老年人在社区环境设施中的参与度,更能成为老年人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的方式,也能增强社区居民自身在社区改造中的参与度,对改造后的环境包容性更强。街道活力和环境设施息息相关,这就提示我们在街道景观改造涉及的社区环境设施中,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要并存,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要同时满足,合理把控布置户外环境空间的公共设施和空间类型营造方向。不能一味地追求大场地、视觉的冲击和美学构图,而应该根据实际、以人为本。一个人性化的社区,不仅能满足基础的户外空间条件,还要能满足社区人口在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社区在户外环境设施布置中能够有表达和体现居民与社区关系的情感交往空间、有尊重居民隐私和习惯的私密空间、具有开敞和集聚作用的公共空间以及具备能够实现居民兴趣爱好和成就的功能空间。
3设计案例
墨尔本中心(MelbourneCentral)将普通街道改造成具有净化、滞留雨水径流功能的一系列雨水花园。主要服务区域包括300m2的道路、人行道与停车场,以及600m2的开发用地(不透水面积约占60%)。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实地考察并根据周边地形条件与环境,在遵循街道景观布置协调性的原则下,沿街道方向布置一系列分散排列的雨水花园(图1),且各雨水花园形状大小也略有区别。开发用地产生的雨水径流与路面径流汇合后沿路边排水沟输送至雨水花园。地理位置特征包括位于市中心,有停车场、道路、人行道等多种下垫面条件,地面坡度为1%,当地土壤以黏土为主。道路、停车场的不透水系数为0.90,而其他区域为0.60。雨水花园设计功能目标为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最大限度减少TSS、TP和TN等污染物浓度,并达到街道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图2新旧建筑结合图
4.2地域性策略
应努力发掘当地文化和城市特色,把城市街道营建成具有城市内在精神的公共场所。城市街道景观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街道空间的性格、市民的生存交往环境,成为城市居民审美观赏和生活体验的日常性视觉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街道景观的地域性改造有很多手法可做,不仅仅局限在建筑立面一点。将地域文化的一些符号、标志、代表人物或事件的元素通过灵活的手法应用在街道家具、铺装、休憩小品等细节方面,都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相对于在建筑立面装修上的重复投入,节约了经费,也便于长期管理维护。
4.3建筑底商以及招牌设计
(1)普遍招牌—多样统一的风格特征。主要是指一般非专卖店的、小型的一层商业,其招牌采用统一设计手法,结合上面的建筑统一考虑墙面色彩处理、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室外空调挂机挡板及位置、阳台的遮阳形式等处理手法,形成和谐统一的风格。对招牌的色彩、形式结合建筑立面改造。不同的商户根据自己门面的大小和尺度,在材质统一、色调协调的情况下设计店招内容的字体或造型等细部设计,使景观在追求统一的同时又注重有序变化。(2)专卖店招牌—特定风格。主要是指国际、全国连锁的、有较强知名度的店面,其招牌采用该专卖店的特定形式,并在该建筑所留有的指定位置进行装修。
城市街道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密切。随着我国城市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建筑物城市街道数量也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必须要做好城市街道规划,进而实现建筑物与道路、交通运输事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和谐发展,又可以最大限度美化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郑源泓.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刍议[J].现代园艺,2017(04):56-
57.
[2]丁婧.城市街道景观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建筑,2009,16(06):19+74.
[3]李平丽.浅析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2):118-119.
[4]庞珺,付晖,朴永吉.论中小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原则[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10):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