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洋(新沂市第一中学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目前物理学习实践中,反思性学习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不会反思、被动反思转变为主动反思、善于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燃眉之急。
【关键词】物理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发展
美国学者波期纳提出一个人在学习中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他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学生的成长多么重要。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只有学而思,才能将知识深刻内化,融会贯通。因此,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必要环节。
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物理学习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性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物理学习的质量。因此,在物理教学应中应把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1.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喜欢勇往直前,不太愿意回头看以前的路,由此得到的只是一些知识的结论,而没有得到比这些结论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教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分析探究的过程,反思整个探究过程所获结论的合理性,从中总结经验,区分优劣,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获取有益的自我学习认知[1]。例如: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只满足于将题目做出来,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从来不加反思。长此以往,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变窄,方法陈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不到提高。事实上,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具有时效性,若不及时反思、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失去了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宝贵机会。
因此,老师要常常鼓励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反思解题过程,比较不同的解法,寻找最佳方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即:创设情境,促发内需。物理教学的强逻辑性,给教师增加活跃课堂的难度,而在物理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不忘适当增加鼓励,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学习兴趣更高,其反思意识也会更强烈。对于学生的质疑不回避、不推委,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质疑、提问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2.激发学生反思热情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和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会带动学生朝着奖励的方向努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体验反思带来的成功和愉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反思热情,使学生从“要我反思”上升为“我要反思”,使反思默化为学生自我内在的一种需求,形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如:学习平抛的应用时老师让学生思考求解一道题:“如图,从倾角为37°的斜面顶端以5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一个小球,又落到斜面上,不计阻力(g=10m/s2),求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学生一般会采用如下方法求解: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
当老师介绍另一种方法:遇到斜面倾角题从角度入手较简单,使用推论:,直接可得出t。学生体会到所学方法的优点后,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会激发出我会用这一方法的热情,于是自发地进行反思、总结,从而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学生之间的成功体验可以互补,相互激励,更大地激发反思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板报、墙壁将学生的反思总结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挖掘其他同学的反思中点滴发现、点滴思考,互相汲取好的学习方法及思维闪光点。这样既有展示成果的成就感,又有切磋交流的机会,“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水平的目的。通过交流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经验的同时,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积累连续反思的欲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提高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复杂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首先,学生的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并非方法不当或知识没掌握,而是某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如抄错数字,已知条件没看到,隐含条件没在意,物理情景分析不透,断章取义等等。这些错误即使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往往还是照样出错,这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评判的意识和能力,做完作业不检查,无善于寻找和纠正自己错误的习惯。这就是学生缺乏反思习惯形成的结果。为改变上述情况,教学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工作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1为学生搭建反思平台,营造反思空间。物理反思的主要作用是对物理思维活动进行监察、评价、调控。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反思活动的较少,认为这样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事实上,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听课疑难及理解错误的时候,应该果断地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大胆地留给学生反思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而认识到疑难和出错的根源,在反思中获得正确体验和理解。
3.2让学生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教师在阶段性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败,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形成经验,并让学生以反思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了这个经验,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的问题时,就能产生直觉,获得正确的思维方向,促进知识的把握、巩固、理解,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一扇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窗户,对自我监控习惯的形成很有好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3.3培养学生写错题笔记。学生通过写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研究避免错误的对策。这样学生对自己易错的地方有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体验,再次做题时就会自觉地加以注意,大大减少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同时在反思过程中,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新方法,学会自我诊断,培养认知策略,这样,坚持不懈,养成习惯性阶段回顾,在提高反思能力的同时获得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其次,强调让学生将反思的感受和收获与老师、同学及家长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明确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对自已学习负责的态度和精神。
总之,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学习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反思激活学生的智慧,完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