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敏
重庆长城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400041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通过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组研究,32例通过康复训练展开治疗为一般组,33例于康复训练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两组NIHSS、Fugl-Meye、Barthel评分均优于一般组,P<0.05;且干预组肌张力分级与一般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展开针灸+康复训练可促进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康复,进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针灸;康复训练
中风是常见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大多由脑部急性缺血所致,相关统计显示,约90.0%的患者会有肢体、认知等功能障碍,即出现痉挛性偏瘫,不仅会致使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而且会导致家庭、社会的负担增大[1]。近年来,本院对缺血性中风后出现痉挛性偏瘫的患者展开康复训练时,予以针灸,为进一步探讨效果,本次研究对65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予以康复训练、针灸+康复训练干预,现对照两组干预情况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共纳入65例患者为对象,均为出现缺血性中风并存在痉挛性偏瘫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明确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且均有痉挛性偏瘫存在,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认知与精神存在障碍无法配合护理者已排除。随机分65例患者为两组:一般组32例,53.13%为男性(17例),46.87%为女性(15例),55~88岁,平均(71.6±5.7)岁;干预组33例,51.52%为男性(17例),48.48%为女性(16例),55~87岁,平均(71.7±5.6)岁。对比两组上述信息发现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一般组仅予以康复训练:(1)抗痉挛体位训练。于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的2d后进行:取仰卧位,调整患者掌心向上,外旋前臂,微屈内旋髋关节,足尖、足跟垂直于床面;取患侧卧位,调整患者掌心向上分开五指,膝部屈曲至健侧膝前;取健侧卧位,掌心向下分开五指,将软垫枕垫于胸部与上臂之间。2h变换1次体位。(2)被动训练。生命体征平稳2d~14d内,对患者肢体实施被动运动,主要为帮助患者活动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足趾等。同时,按摩肢体,30~45min/次,1~2次/d。(3)功能锻炼。结合被动活动与主动活动,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坐起、下床、搓脸等为主要内容,逐步过渡至两点步行、脱拐行走、上下楼梯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活动时间与活动强度。
干预组予以针灸+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与一般组完全一致。针灸选穴为患肢的阳陵泉穴、走三里、生脉穴、解溪穴、太溪穴、照海穴、太冲穴、承海穴等为主,依据患者情况,每日选4穴,常规予以消毒,通过毫针对穴位进行深刺,进行15~20min的留针,1次/d,每周6次,共4周。
1.3观察指标
通过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范围: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应用Barthel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展开测定,100分为,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同时,采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患者肌张力进行评定,其中:0级为无肌张力升高;肌张力轻度上升,且受累部位进行被动屈伸时会突然卡住即为I级;肌张力显著升高,且受累部位易移动即为Ⅱ级;肌张力显著上升,且被动运动难度较大即为Ⅲ级;强直,且受累的部位被动屈伸时强直、无法活动即为Ⅳ级。
1.4数据分析
本研究涉及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展开统计处理,并以SPSS20.0软件分析,±s/t表示与检验计量资料,[n(%)]/x2表示与检验计数资料,结果显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NIHSS、Fugl-Meye、Barthel评分
干预前,两组NIHSS、Fugl-Meye、Barthel评分对比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改善,组间对比,干预组优于一般组,P<0.05,见表1。
3.讨论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起病急,致残、致死率高,即使展开了及时性治疗,痉挛性偏瘫发生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而言,临床干预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减轻功能损伤,使患者受损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康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两组NIHSS、Fugl-Meye、Barthel评分均优于一般组,P<0.05;且干预组肌张力分级与一般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中医护理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康复训练可可改善痉挛的肌肉,促使关节活动度提升,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使正常运动模式恢复;针灸可发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等作用,促进血管扩张,使血流灌注得以改善,从而激活脑细胞,促使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对于缺血性中风后发生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临床上可积极予以针灸+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相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经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70-71.
[2]李小玲,李水琴.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