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分析

鲁芳

鲁芳(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及其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类型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是利用校企之间的相关资源和环境,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来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确保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探讨校企合作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明确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的基础上谋求利益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1.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在校企合作中,有部分职业院校“知己”而不“知彼”,既不深入了解企业给学生所提供的岗位,也不深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实际中,部分职业院校为了追求校企合作的业绩,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凡是愿意合作的企业,职业院校就来者不拒。有时学校明知企业的需求与自身所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却还是与企业开展合作,这种“降格以求”导致了校企合作质量的降低,使校企合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2.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在校企合作中,有部分职业院校“知彼”而不“知己”,只关注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需求,而忽略了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特色及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无法完全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让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3.校企合作存在着一定的偏向性

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与企业所处的地位不同,企业处于主动地位,而职业院校则处于被动地位。在合作中,职业院校总是不断地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而企业则不但坐享其成,还在合作中提出各种要求,诸如在招实习生时,企业只是根据自己的用工需求,而不考虑到职业院校的课程安排及教学计划,如果一所学校不同意,则企业会转向另一所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应该摆明自己的姿态。

4.校企合作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

在校企合作中,部分职业院校为了迁就企业的用人需求,破坏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律性。过于追求效益的校企合作,导致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急就章”,使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出现“缩水”现象,人才培养方案已然成为“摆设”。

二、完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分析

从职业院校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校企合作:

1.树立校企合作新理念。

在校企合作中,学院领导是否重视,学院领导的办学理念是否先进,关系到校企合作能否走远。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接轨,让办学模式与市场相适应,做到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安排与市场相对应,才能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职业院校赢得社会、企业的支持,使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果。

2.加快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开发,需要职业院校、企业、专业教师等课程开发主体之间的互动,明确课程开发的互动意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的评价机制,在具体实践中达到良好效果。

3.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优势。

在校企合作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的角色。职业院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参观,了解当前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了解现代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开拓专业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中要不断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引进一些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业教师,为加深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有条件的前提下职业院校开办自己的企业。

职业院校以自身的专业和人才培养为依托,创办自己的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异的实验、实训教学基地,而且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避免校企合作之间容易出现的各种障碍,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机制。

总之,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处理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和国家履行各自的职责,多方面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