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1375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预后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名患儿。对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对观察组的患儿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手段,对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照。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其他症状的几率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预防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护理;综合护理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发病人群以5岁以上的儿童为主。虽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之成人略低,但因其发作快,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病势严重[1],往往导致较高的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究综合性护理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预后的积极干预作用,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7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儿各3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6岁;观察组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3:22,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为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情程度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于两组患儿,我院均采取同等医疗水平的手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的术后护理手段。在对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方式上,我们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加大了综合性护理的力度,主要做好麻醉与体温护理、切口护理、静脉通道管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的工作[2]:
首先,我院护理人员及时为全麻后的患儿做好急救物品上的准备工作,密切关注患儿身体各脏器的功能指标与患儿的生命体征,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现患儿气管脱落致使呼吸受阻,应报告主治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同时,护理人员严格监控患儿的体温,若患儿出现发热的症状,须用酒精轻柔地擦拭患儿的皮肤以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
其次,在本组患儿的切口护理上,护理人员应保证其伤口清洁、干燥,及时为患儿更换伤口的敷料,并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患儿的尿液等污物浸湿伤口,造成切口感染。此外,若患儿的腹部切口较长较大,护理人员应采用腹带包扎伤口,防止患儿因翻身、咳嗽等动作增大腹压,引起伤口开裂。
第三,为在最大限度上预防患儿伤口感染,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两天内使用电磁波谱治疗仪照射患儿的伤口,促进切口的愈合。
第四,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滴注的速度,缓解多次穿刺造成的剧烈疼痛。
最后,在患儿的术后饮食管理上,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指导工作,详细地解释禁止患儿饮食的原因,防止家长喂食导致患儿并发其他症状。此外,医护人员在术后两天内应为患儿提供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食品。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将两组共计70名患儿术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几率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纳入了护理效果的最终评估。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上的分析与处理。其中,使用百分比来表示并发症发生几率与总满意度,使用卡方值进行检验,确保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的35名患儿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腹部疼痛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但因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而往往被家长们忽视。当小儿出现哭闹不安、胃肠道症状异常、发热等现象时,家长需要予以重视和警惕[3]。此外,因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快,病程较短,呕吐、腹肌紧张、肠穿孔等症状往往给孩子造成强烈的痛苦,因此必须及早防治。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医护工作者应当给予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预后,为患儿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53-254.
[2]卢燕.护理干预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3,(28):401-401.
[3]曾俏红.小儿阑尾炎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5):5262-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