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身份识别的安全管理在PICU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婴幼儿身份识别的安全管理在PICU的应用

尹俊凤蔡凤莲

湖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PICU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介绍了打印式手腕带的设计,规范了PICU收治婴幼儿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的身份识别流程,总结认为严格执行婴幼儿身份识别的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婴幼儿身份识别的准确度,防范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婴幼儿;身份识别;手腕带;PICU

病人的身份识别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婴幼儿由于语言交流障碍,是查对出现错误的高危人群。标示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一种,有着身份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腕带的正常使用,造成腕带脱落、标示不清等现象,从而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1]。我科收治的病人多为新生儿及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识别,往往会造成医疗、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现将我科身份识别的安全管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5年3月,我科共收治患儿8148例。其中新生儿468例,1-2月龄儿2321例,均按身份识别流程对患儿进行应用。

我院儿童型打印型腕带标示简介:

我院儿童型打印型腕带为内外扣合型一次性使用软塑料标识条,表面光滑、无毒、抗菌材质,可方便书写,颜色有浅蓝色及浅粉色两种[2],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长约18CM,宽1.7cm,共有8个孔,相邻两孔间距离为1cm。我院腕带均使用ZDsignerGT800打印机打印,为碳带油墨,字迹牢固清晰,遇水不褪色。打印内容有: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出生日期、过敏史。可有效避免人工书写造成的错误和字迹模糊。

2.操作方法

2.1腕带管理要求

2.1.1住院患儿均需配带识别身份的腕带。

2.1.2腕带标识清楚,需注明患儿姓名、出生年月日、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

2.1.3佩戴腕带前需核对患者信息。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以容纳一指为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患儿出院时及时取下腕带。

2.2关键时刻的腕带核对:使用两种核对方法,将床头卡及腕带双核对纳入患儿身份确认的常规工作。

2.2.1入院核对流程:①入院时接诊护士与家属当面检查患儿的全身情况,包含患儿特征(胎记、头颅血肿等),并询问监护人患儿姓名、出生日期、性别信息,要求与患儿已佩戴手腕带上的信息完全吻合。②若病情危重不能当面与家属检查患儿情况时,应将患儿安置妥当后,再将患儿全身情况告知家属。③监护人需提供患儿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家属身份证复印件。④患儿全身情况记录于首次护理记录单后家属签字保存病历。

2.2.2转科核对流程:交接时核对患儿手腕带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在粘贴床头卡时,一人核对腕带信息,另一人核对床头卡信息,两者信息完全一致后,双人签名并粘贴于床尾。

2.2.3床边交接班时:交接班时双人核对患儿手腕带及床头卡信息,并观察手腕带处皮肤情况;检查手腕带字迹有无模糊等,如因交接班不清发生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2.2.4操作时: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及患儿腕带(实行双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2.5沐浴时:沐浴前先核对床头卡、手腕带,再进行沐浴,沐浴完毕后,抱患儿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头卡、手腕带。

2.2.6出科检查时:婴幼儿入院后,各项检查尽量在床旁进行(如床旁摄片、床旁B超),如遇特殊检查,如CT检查时,准备好外出检查床,核对检查病历、床头卡、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推出检查。检查完毕回科室后,再次核对床头卡、病历、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回病床上。

2.2.7送手术前一天:主班护士与管床护士双人核对患儿床头卡及手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在手术/介入交接单上双签。并在床头悬挂“明日手术”醒目标示。

2.2.8送手术时:接手术室应召电话,复述一遍手术患儿的名字,病案号。核对无误后,管床护士再次检查患儿床头卡、手腕带信息,在转运前需询问家属患儿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确认无误后送往手术室。

2.2.9患儿信息更改时:患儿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在医院更改名字,信息更改后主班和管床护士将患儿新手腕带、床头卡与旧手腕带核对病案号、出生日期、性别,无误以后戴上新的腕带,粘贴新床头卡并双签名。

2.2.10出院时:将患儿抱至转接间,先确认家属身份,凭患儿监护人的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出生证明)与病历中身份信息核对;再与家属核对患儿腕带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无误后,将患儿交给家属并进行出院指导。

3.体会

通过严格执行婴幼儿身份识别流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操作的严谨,规范,我科至今未发生一例抱错患儿、冒领患儿的事故,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2][3]张丹靖新生儿佩戴标识腕带中的护理干预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7(21)296-297

[4]李娅无陪护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护理安全管理基层医学论坛,20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