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忆(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005-0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会根据自身条件、文本研究和学生因素等角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效果精彩纷呈,同时,教师与老师也可以收获教与学的快乐。现从教学实际过程,探索“对比”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比“阅读感受”。
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新式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做一个组织者、点拨者、促进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目的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应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作品及作者的背景了解程度也不同,所以,他们对文学人物形象的理解自然不尽相同。同样的道理,同样一篇文章,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受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同等等,都会导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大相径庭。就如人们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如果就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方式设计成“对比”模式,就可以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周国平的《家》,这是一篇哲理散文。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较空洞艰深。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文中的关键,文中作者将家分别比作了船、港湾、岸。可以设置两个问题:其一,分别说说家和船,和港湾,和岸的相似点;其二,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不能颠倒?通过学生读文本讨论之后,可以明确:将家比作船,是因为作者在文章开始时就把人生比作漂流;对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又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把家比作港湾;港湾是暂时停靠的。无论你身处高位或长期在外,岸却是船只最终的依靠,所以把家比作岸。由此,三个比喻,第一个是后两者的前提,后两者一步一步相承接,最后升华。在情感上,也达到了对家极度的眷恋和热爱。
通过对三个喻体地对比理解,就可以完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当然,为了达到深层次的情感目标,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延伸,接着设置对比。《家》中的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是把孝亲、尊祖等家庭伦理扩展至国家治理。爱家的人自然也重视自己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忠诚于民族和国家,对于建设当代社会伦理,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家,与课文中的家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可以比较一下自己的家和文中的家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探讨交流后,可以明确:学生们的家和文章中的家很平凡,在人生的长河中可以给我们提供温暖,带给我们温馨。无论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无论你是身居高位还是羁旅在外,家总是可以让我们放松。所以我们可以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各种机遇和坎坷。这也是家文化在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原因。
运用“对比”模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思维变得多元化,从而让课堂更有创造性。但是,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应该注意进行规范。比如:《心声》中,学生认为程老师是个“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人”则是明显误读,我们应该结合文本,及时纠正。
二、以文本解读为基点,对比“写作手法”。
在众多课文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教师在教学时,合理分析此手法,循序渐进地引导深入文本,可以让主题更鲜明,思想情感更深刻。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以于勒叔叔的经济情况变化和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来突出于勒重视亲情和菲利普夫妇重视金钱而轻亲情。《周亚夫军细柳》中,霸上及棘门军与细柳军军纪的对比,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深入解读好文本,然后筛选分析明白文中的“对比”,接着从学生实际和单元目标出发,设置好“对比模式”问题。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串联起来,让课堂教学更加简洁流畅高效。
例如:海伦?凯德的《我的老师》,文章记叙莎莉文老师教育“我”的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她强烈的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这篇文章主要从人物形象,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上构成三处重要对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鉴赏这几处对比:文中的“我”是一个盲人,“我”常常感觉暴躁、纳闷、痛苦、疲倦和寂寞。面对这样的“我”,莎莉文老师她耐心和蔼,富有爱心,聪明睿智。她的教育方式极具艺术。这是人物形象的对比。老师初来时,“我”对她的教育,有些烦躁,随意地发脾气摔碎洋娃娃。对老师的态度是默然的。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对之前对老师的态度,开始感到后悔和难过。直到最后,“我”对莎莉文老师产生了感激之情。这是情感态度的对比。在老师来到“我”身边之前,“我”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老师来之后,“我”的心灵逐渐被唤醒,心灵开始得到了自由。“我”开始热爱和了解自然,懂得生活的美好。慢慢地,“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这是生活态度的对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解读为基点,探寻合适的“对比”模式,使整个课堂层次分明,高潮迭起。不仅带动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对比”教学模式,就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会有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