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科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

陈成辉

陈成辉(苍南县龙港十中,浙江温州325802)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在一年多的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精心设计合作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开展合作学习之初,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诱发学生合作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适当的学习任务不仅有助于合作学习顺利实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全面发展。而不适宜的任务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所以,笔者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难度适当,但带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合作学习任务。

例如,《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研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问题时,设计了:猜想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

小组讨论: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或通过实验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说说自己的猜想和依据。

这一设计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或通过实验证明的方式收集证据,得到结论的过程,体现了探究精神。学生探讨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假设,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学生积极地寻找证据来证明,热情高涨。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充分保证合作时间

小组合作重要的一点是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的时间。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提出问题后,思维敏捷的同学就会及时地给出答案,如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问题,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会不加思考地给出回答,而缺少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在课堂上,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不能急于让思维敏捷的学生回答,这样会剥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动力、思考的权力,挫伤了积极性,同时也让思维敏捷的同学浮在表面,似懂非懂,养成了以后对问题欠缺思考的坏习惯,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时间思考问题,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同学辨论疑难的问题,有时间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例如,研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问题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交流。这一过程是非常精彩的。以下是课堂讨论记录:

小组1:猜想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依据:1.CO2在空气的下方,可以灭火,能隔绝空气。2.通过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狗死了,人没死,说明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组2:猜想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依据:1.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通过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狗死了,人没死,说明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组3:猜想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依据:通过实验证明,在一个瓶子的上方和下方各放一支蜡烛,将CO2通入瓶中,观察哪支蜡烛先灭,若是下面的蜡烛先灭,则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组4:猜想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依据:分别放入两个动物,一个高,一个底的两个动物,观察哪个动物先发生不适反应。

小组5:猜想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依据:实验将两瓶灌满CO2的瓶子,一瓶倒放,一瓶正放,过一会儿用火柴在瓶口检验。

讨论:如果正放的灭了,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倒放的灭了,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这一过程是非常精彩的,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通过组内的交流及组间的交流,已经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并闪烁出理性的思维光芒。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交流而形成的,这样既开拓了思维,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合作中得到加强和训练,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成功者从中获得喜悦,从而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发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教学方式,只要教师合理组织,认真选题,精心设计,科学评价,科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必然会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