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中医医院湖南常德4157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出8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不同阶段的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更好,P<0.05,而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JOA评分则比对照组患者更低,表明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创伤小、止痛快、易恢复,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标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伴随着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人员与患者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采用的有效手段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微创手术,其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并逐渐替代过去传统的手术[1]。本研究随机选择本院一定时段中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其应用的不同治疗手段及效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分析的过程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28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48.2±0.8)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9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48.3±0.7)岁。80例患者共有椎间盘突出节段L3-418例,其中观察组有8例,对照组有10例。有椎间盘突出节段L4-540例,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19例。有L5-S1患者2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应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比较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存在伴有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的腰痛症状,腿痛比腰痛情况更严重;(2)患者下肢肌力明显减退,有麻木感,减反射能力减弱,经直腿抬高实验结果显示呈阳性;(3)患者经MRI检查显示双节段或单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提示压迫情况与临床体征一致;(4)患者经过非手术方式治疗的时间超过1个月,且临床症状无改善;(5)患者经X线检查显示椎间盘纤维环受到破坏;(6)患者无手术禁忌症;(7)同意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有复发型腰椎间盘症状且伴有手术史的患者;(2)发生椎间盘炎症改变,如引发结核或椎间盘炎等疾病的患者;(3)出现广泛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情况的患者;(4)存在内分泌疾病、代谢疾病或神经疾病的患者;(5)有严重的心、肺等重要脏器质变疾病的患者;(6)不配合本研究的患者[2]。
1.3治疗方法
本院应用手术器械包括德国Joinmax公司生产的THESSYS系统,同时采用Ell-man公司提供的低温消融射频机进行射频操作。我院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以患者病变脊椎间隙为中心作6cm切口,依次切开棘上韧带,剥离竖脊肌将病变侧椎充分暴露,切除黄韧带,对露出的突出椎间盘进行牵开,将髓核组织摘除,放置引流管,缝合组织皮肤。此外为患者提供3d的抗生素治疗,保持8周腰围制动。我院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行麻醉后取俯卧位,将患者腹部悬空,减少术中静脉出血,采用C型臂X线正侧位对患者具体的定位手术节段进行透视,确定进针点,标明腰椎棘突中线及经椎间盘上缘水平线,从椎间隙倾斜的位置标注侧位线,两线交汇的点为穿刺点。根据患者具体的体型和突出节段进针,选择标准为正位X线透视下针尖位置在椎弓根中心点连线处。随后进行椎间盘造影,做有关疼痛诱发的实验,利用22号穿刺针在椎间盘中心位置注射5ml碘海醇造影剂,同时加入1ml亚甲蓝混合液,直到诱发腰腿痛以及患肢的放射性疼痛为止。接着逐级使用扩孔钻,将小关节突磨削,同时扩大椎间孔,采用生理盐水置入到椎间孔镜中,并用专用髓核钳将被染色且巨大的髓核组织摘除,严密观察间盘内纤维环的破裂情况,应用射频电极消融髓核,在镜下观察神经根与硬膜囊,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清理组织碎片后,做好止血措施,缝合皮肤组织并进行保障。同样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持续3d的抗生素治疗,保持8周腰围制动。
1.4观察指标
医疗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卧床时间,同时采用JOA腰痛评分为对比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的评分情况,总分为29分,分数越低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计量单位采用t表示,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卧床时间的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例)
2.2不同时段JOA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的JOA评分分别是(22.7±4.2)分、(25.1±2.0)分,对照组对应数据分别是(23.8±5.4)分、(26.2±2.8)分,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
3.讨论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引发疼痛的机制在于机械压迫机制、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炎症化学性刺激。有研究显示[3-4],不少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能够痊愈,但也有约20%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保障生活质量。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开放性手术应用较多,但手术有着创伤大和严重破坏患者骨性结构的劣势,对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而当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法,采用后外侧直接经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成形和椎间盘摘除,整合了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技术以及内窥镜辅助技术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病变突出部位,并在清晰的视野下摘除,最大程度减少了损伤,更能确保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更快缓解并消除疼痛,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5]。
本研究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和卧床时间等手术指标方面比采用开放性传统手术的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而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JOA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表明治疗更有效。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康,卞娜.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134-2135.
[2]崔志强,田雪峰.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午医疗,2016,10(27):91-93.
[3]张国强.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1(8):50-51.
[4]刘伟,雷云坤.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5):463-464.
[5]刘法银,潘承波.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