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萍(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甘肃张掖734500)
中职学生语文底子较差,对写作文更是倍感头疼,中职的作文教学也一度陷入了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我觉得中职生对作文的消极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惧怕心理。通常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教师批评,家长斥责,内心异常紧张,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二是对抗心理。部分学生的作文心理主要取决于教师或家长的态度。他们很少甚至从未获得过学习成功的体验,长期处于受人冷落的气氛中,心理压抑,渴望受到尊重和保护,对教师的态度尤其敏感。他们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轻视或不满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作文等方式以示抗议。
三是应付心理。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不能因材施教,作文时间一到,一齐收卷。这样,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走上了被动应付之路。
四是依赖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学习依赖性极大,把写作文看得很神秘,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常求助于家长或抄袭别人的作文。尝到“甜头”后,更增强了依赖心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消除中职生的作文畏难心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刘勰说过:“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教师的作文教学,除了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技巧,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感情、热情、激情都是激发写作欲望的基本心理因素。中职生并不是没有才能和潜能,只是他们对自己不信任,缺乏写作的热情,他们的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而教师的信任和激励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活性剂,教师的期待能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教师的肯定会让他们用肯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发展自己。
二、命题形式要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胡同,学生无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新课标要求作文命题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恰当的作文题目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命题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要“新”、“活”、“趣”,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有兴趣写。
1.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自由命题“优化组合”。
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命题。从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素材,还怕写不出真实、自然、朴实的文章吗?学生对所写的内容很熟悉,就不再为找不到合适材料而发愁了,不再起胡编乱造之心。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所感受到的就只是作文所带来的欢乐。
2.把部分命题权放给学生。
我曾做过尝试,让中职生自由出题目,这种作文方式特别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能拟出新颖的、合适的题目。用学生喜欢的、有话可说的题目写作,对于同一事件,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由于命题的开放,学生审视的角度不同,确定的题目也不同,作文当然迥然不同,克服了老师指导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模式,写出了自我,展示了个性。
三、采用多种批改方式
1.教师面批,亲切激励,有的放矢。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但面改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可能过多地进行。面批的作文应有代表性,比如立场模糊、观点错误、情调不健康的作文,或者内容有较大的问题、写得过分差的作文。此类作文往往问题较多,三言两语讲不清,也不能拿出来集体评改,因为会被评得一无是处,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且容易造成对立情绪,产生消极影。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2.学生互批。
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就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3.小组批改。
四个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个人的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如主题、语言、层次、书写等。“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如写说明文时,就要求写上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说明是否清楚、具体,说明顺序是否合理。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
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局限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只有多元的批改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累、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