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精女子专科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172-02
【摘要】目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在皮肤组织深面对表面皮肤产生膨胀压力,使皮肤面积被扩展,并促进皮肤等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而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目的:简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方法选用注射用生理盐水作为注射液进行手术。结论由于扩张产生的皮肤颜色、质地、结构和毛发均与受区相近似,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并且扩张产生的皮瓣多数能保存感觉神经,供区继发畸形小,具有传统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在皮肤组织深面对表面皮肤产生膨胀压力,使皮肤面积被扩展,并促进皮肤等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而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经过许多整形美容外科学者的20多年共同努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研究资料和临床经验,该技术已成为整形外科常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扩张产生的皮肤颜色、质地、结构和毛发均与受区相近似,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并且扩张产生的皮瓣多数能保存感觉神经,供区继发畸形小,具有传统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1手术适应证
1.1应用于较大范围的瘢痕性秃发或头皮缺损。
1.2面、颈及四肢各种创伤,感染后瘢痕或皮肤组织缺损。
1.3耳、鼻、眼睑、上下唇等器官再造。
1.4各种可进行手术治疗的较大范围的斑、痣、纹身的切除修复等。
2扩张器的结构与类型
扩张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扩张囊、注射阀门和导水管3部分,导水管连接扩张囊与阀门,阀门是经皮穿刺注入生理盐水的部位。扩张器的类型主要有圆型、方型、肾型、长柱型、特型等,根据修复部位、形态及病变范围不同来选择。
3扩张器的检查及消毒方法
3.1扩张器的检查
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有无破裂及渗漏情况。方法是经阀门穿刺注入生理盐水10~20ml,挤压扩张囊,检查扩张囊壁及阀门穿刺针孔处是否有渗漏。
3.2扩张器的消毒
已包装于双层塑料袋内的扩张器,经过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后可保存3~6个月。经钴源照射消毒后可保存2年。临时用可以常规煮沸消毒,煮沸时应将囊内空气抽空成负压,以防消毒中膨胀破裂。
4注液扩张
4.1注射液的选择
最常选用的注射液是注射用生理盐水。扩张囊为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可自由进出。因此,不可选用注射用水注射。可以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止痛剂(如利多卡因)、抗生素(如甲硝唑、庆大霉素)、激素(如地塞米松)和促进血管扩张的药物(如曲安奈德、杀碱)。
4.2注射时间
实际上手术中即已开始了注射扩张,手术中扩张囊内的注射液量视扩张器的容量、表面皮肤的松弛度和注射液对切口张力影响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0~20ml,最多可达80ml以上。开始注液的时间.在对切口张力时间影响不大的前提下,一般宜早不宜晚,多数情况下可于手术后5~7天开始注液,即尚未拆线前即可注液。但如果注液对切口张力影响比较大,应推迟注液时间或推迟拆线的时间。每次注液间隔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的方法,也有每天向扩张囊内注液的快速扩张法,现在多采用间隔3~5天注射1次的常规扩张方法。根据扩张注水间隔的时间及完成的时间可分为:①急速扩张:每天注水1次,10天左右完成扩张。亚急速扩张:2~3天注水1次,25天左右完成扩张。②常规扩张:4~5天注水1次,45~60天完成扩张。③慢速扩张:7~10天注水1次,2~3个月完成扩张。完成注液的时间因扩张的部位、扩张器的大小、需要修复的面积多少不同而不同,需视具体情况决定,必要时应在第2次手术前经预测后才能决定。
4.3注射量
每次向扩张器内注射的量取决于表面皮肤的松弛度和扩张器的容量。每次注水时以扩张囊对表面皮肤产生一定的压力而又不阻断表面皮肤的血流为度,压力不应高于60mmHg,最好在40mmHg左右,如果注射后表面皮肤变白,充血反应消失,或用激光多普勒、经皮氧分压等仪器测量发现血流被阻断,应等待5~10min,如血供仍不恢复,则要回抽部分液体,直到表面皮肤血供恢复。
4.4注射方法
常规碘酒、75%乙醇溶液消毒注射壶表面的皮肤及操作者左手示指及拇指,用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位于皮下的阀门,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人中央表面皮肤,遇到注射壶后有轻度阻力感,进一步刺透注射壶表面的硅胶,达到有金属抵触感时停止,缓缓推入注射液。穿刺最好用4号半针头为佳,如果要继续注射,不要拔出注射针头,而是将注射器拔下抽液后再注射。注射完拔针头后局部按压2min,并再用75%乙醇溶液消毒1次。
参考文献
[1]汪军,等.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6;7(2):69.
[2]鲁开化,等.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