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浅谈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刘洋

永州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专职化院前急救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施行院前急救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采用的急救管理模式,将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施行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未施行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及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呼救-到达现场期间(CRI)时间与心肺复苏成功情况。结果:施行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的研究组急救人员的平均CRI时间为(11.53±2.3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12±3.59)min(P<0.05);研究组急救人员的CRI时间<10min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专职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

心跳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时一种非常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发生于任何时间、地点及人身上,其起病急骤,救援难度较大,病死率高,对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2]。如何有效提高该疾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已成为广大急救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于2014年1月起在我院开展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模式,对医院急救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专职化培训,现总结临床效果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施行院前急救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采用的急救管理模式,入组标准:(1)均具有呼吸停止、意识不清、颈动脉搏动异常或消失、瞳孔散大及发绀等症状;(2)心电图检查显示具有心室静止或室颤;(3)病因包括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过敏性休克、重度、外伤及溺水等。将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施行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最低年龄51岁,最高年龄75岁,平均年龄(60.42±8.14)岁。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未施行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最低年龄53岁,最高年龄76岁,平均年龄(61.05±9.4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急救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管理方法,施行轮班制,安排各科室的医师依次到医院急诊科中进行值班,对急救护士也进行轮班安排。同时,在医院中抽调车队司机组成专门的急诊小组,经市内“120”急诊电话指挥进行出诊,到达现场后常规行血糖、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及CK-MB等快速诊断[3],给予吸氧处理后将患者转回医院内治疗。

1.2.2研究组急救管理方法

研究组采用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方法,构建专门的专职化急救小组,小组中的急救医师需具备2年及2年以上的专业急救知识,急救护士也需具有专业的院前急救处理经验及技能,首选男性医护人员。安排专门的医院司机担任急救车司机随急诊科出诊,司机需对本市的道路情况较为熟悉,且具备丰富的车辆驾驶经验及技术。同样经市内“120”急诊电话指挥进行出诊,到达现场后常规行血糖、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及CK-MB等快速诊断,并连用车载心电图进行双向波除颤起膊,且构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氧处理,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术与高级生命支持等急救处理[4]。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医护人员的呼救-到达现场期间(CRI)时间与心肺复苏成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后,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法分析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通过t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以()为单位,(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人员的CRI时间对比

施行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的研究组急救人员的平均CRI时间为(11.53±2.3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12±3.59)min(P<0.05);研究组急救人员的CRI时间<10min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儿的心肺复苏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过及时的急救治疗后,共有9例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18.0%);对照组中共有2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4.0%),可见研究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医学中最为困难的,最代表急救水平的一项综合技术,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不仅和“首位目击者”的文化知识与CPR训练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还和整个区域的通讯、道路、急救网点等基础设施密切相关[5]。相关报道显示,国内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约为1~18%[6],与国外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已成为广大院前急救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体的心脏搏动停跳4~6min后,即可能会使大脑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当心脏搏动停跳超过10min后,患者的急救复苏成功率也会明显降低[7~8],因此要想提高院前急救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应着手与缩短CRI时间及提高抢救处理技术等方面。但是因受到院外急救设备与城市道路交通等差异的影响,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院前急救耗时及处理方法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患者院前急救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构建专业的急救队伍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结果显示,研究组急救人员的CPR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专职化院前急救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君灿,黄奇花.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98例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44-146.

[2]唐从耀,黄欣,张晓瑜等.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00-2001.

[3]张军根,付卫林,钱利娜等.临床路径对急救小组心肺复苏质量效能的改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193-1197.

[4]张振新,林长春,张晓凡等.急救人员对院外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9):743-745.

[5]袁伟,王友明.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5-2636.

[6]任晓红,单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54-556.

[7]谭惠仪,余惠,伍艮玉等.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的实施与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99-2201.

[8]秦卫东.专职化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医疗体系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1,09(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