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梧州市李济深小学陈桂菲邮编543000
【摘要】: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只有通过大量了解阅读的内容或获取语言信息的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运用;
“核心素养”,是教育界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课内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
1.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如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五年级上册有“智谋”单元,学生学习完主体课文后,都意犹未尽,我便引导他们读《三十六计》这一本书和历史上使用“智谋”获胜的故事等。
2.阅读步骤的指导
初读——基于内容的了解。孩子初读课文不是让学生随随便便的读两遍,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一遍要有一遍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孩子的初读才是实实在在的。
(1)自读感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2)扫除障碍,是学生对自读感知过程中遇到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词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学习。
(3)反复练读,使学生在扫除障碍后一步步读通、读准、读熟课文,有能力的同学能理解课文。
(4)试读反馈,能反映出学生读得怎么样,老师好对症下药,使学生有新的提高。
精读——基于重难点和精美句段的品味。精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诵读——基于感情的领悟。感悟层面的诵读是要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感受和体验。在这一层面训练学生诵读,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情感。
3.阅读技巧的指导
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默读、轻声读、诵读、作标记、质疑、正确使用工具书等,还要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不同年段采取不同的方式。
4.阅读积累的指导
语言积累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语言材料积累越多,语言表达经验越多,那么他的语文能力发展的空间越大。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重视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语言的积累中,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累册挖掘课内外经典词、句、段及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导之以航
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满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博闻强识,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进而形成系统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语言仓库。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有针对性、有目的推荐课外综合读物,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等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的材料有很多,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学生读书就会漫无目的,乱读一通,那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在先,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读。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
1.结合教材选读(同步拓展阅读等)
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
2.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低段:童话、寓言、古诗词、童谣、儿童诗
中段: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科普读物
高段:诗歌散文、中外名著、报刊杂志
三、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促进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好书推荐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好书中的主要内容(或重要篇章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部分精彩语句以及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与同学分享,并推荐给同学们。好书推荐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而且有助于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交流读书心得。学生根据计划安排,自选课外读物,定期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结合读书节,开展读书讨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举行知识竞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采用多种形式,说出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习学校课程、终身学习、精神成长、创业成功都仰仗阅读。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能真正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并且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肯定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魏微.小学语文教学法[M].济南:齐鲁书社,2010.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