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三局桥隧分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地下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地铁基坑、楼房基础、区间隧道、桥梁下部基础等等都需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工程建设需面临许多不良地质条件,其中溶岩是地下工程前期施工和后期运维的危害性较大的不良地质,如不处理妥当,将会是伴随工程一直存在的风险源。本文简要阐述了一般溶岩的特征,以地下工程基坑为例,讲述针对各类溶岩进行加固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下工程;溶岩;加固处理措施
一、前言
溶岩指可溶性基岩,包括石灰岩、大理岩等溶解的岩层,受流水溶蚀,有时再加上沉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旧称卡斯特地貌。在地下工程构筑物地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岩溶岩面上存在软塑或流塑粘性土,会引起地面塌陷,影响构筑物基础稳定;构筑物底板下岩体破碎或存在溶沟、溶蚀裂隙、溶洞,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在溶蚀作用下,它们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未能满足构筑物基础稳定要求;岩溶地段地下工程施工过程难度较大。溶岩地质往往作为一个风险源和施工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二、岩溶探测
根据原始招投标地质资料显示,针对有溶岩或有可能存在溶岩的区域地质进行详细的地质补勘。
在地下结构基坑施工中,基坑每开挖一定深度(一般不超过3m),对基坑侧壁沿纵向进行地质雷达扫描,若发现侧壁背后3m范围内有异常区对异常区进行钻孔验证;基坑开挖至基坑底后,采用地质雷达分段对地下结构底板以下岩层进行扫描,若发现底板以下基岩5m范围内有异常区,对异常区范围进行钻孔探测,钻孔间距2m×2m,见图1。
图2需处理岩溶与基坑关系示意图
1、若为全填充型溶洞,根据填充物类别及开挖后坡面的渗水情况,区分处理。
(1)若填充物主要为硬塑状褐黄色黏土,且开挖后溶洞区域坡面无较大渗水、充填物未出现随岩溶裂隙水留出的现象,可不进行处理;若出现较大渗流、泥浆流出的现象需进行处理。
(2)若充填物为主要为碎石、碎屑等,需对其进行处理。
2、若为半填充型溶洞或无无填充型溶洞,需进行处理。
四、溶洞注浆加固处理措施
1、全填充溶洞处理(见图3):
(1)基坑开挖过程中未揭露的全填充溶洞采用纯水泥浆静压式灌浆。
(2)对于坑底或侧壁已经出露的穿越型溶洞,若为全填充或半填充溶洞,先将溶洞内距坑底2m范围内的填充物清除,然后直接回填注浆加固处理,注浆采用纯水泥浆。
图4半填充溶洞处理示意图
图5未填充溶洞处理示意图
(1)对于岩溶洞穴高度大于1m且为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的,灌浆采用间歇式静压灌浆。第1次灌浆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时间控制在20min,间歇6h后再灌第2次,第2次灌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浓浆,若在20min内仍不起压,停止灌浆,间歇6h后再灌第3次,依次类推,直到终孔为止。灌浆压力按0.3~0.5Mpa控制,灌浆压力应随着灌浆过程逐步提高,达到设计灌浆压力并继续注浆30min以上。必要时,可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中适当添加速凝剂。对于洞径大于4m的特大型无填充溶洞,可考虑先投碎石(5~10cm),后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投碎石处理时在原钻孔附近(约0.6米)补钻2个投石孔,两投石孔中心与原钻孔中心需在同一连线上,两投石孔可相互作为出气孔。
(2)对于岩溶洞穴高度不大于1m的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的直接采用纯水泥浆进行静压式灌浆。
(3)对于开挖过程中发现的穿越型溶洞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进行将充填物清除后直接进行回填注浆加固处理,注浆采用纯水泥浆。
3、灌浆均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的方式,同时预留袖阀管,防止其浆液流通再次进行重复注浆,注浆施工中应通过现场试验对布孔方式、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作进一步试验调整,并在以后注浆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注浆效果。同时注浆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提供准确的监测,加强对周边环境的巡视监测。
4、溶洞注浆加固检验
加固后的土体应该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密闭性。灌浆加固效果检查方法是在灌浆固结体内钻孔取芯,坑底溶洞加固体28d无侧限强度≥0.3MP,渗透系数≤10-5/cm/s,若不满足上述要求,重复上述施工,取芯数量为溶洞处理钻孔个数的5%。
结语
在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如遇溶岩等不良地质,可参照上述加固处理措施进行各类型溶岩的处理,可作为工程施工期间危险源的管控措施,为地下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成访,杨安蓉,董汉雄,彭少民.隐覆型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与压浆预处理.中国工程科学,2002(07).
[2]周舍川,李正良.高层结构与岩溶洞穴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3]张超.岩溶地基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初探.科技创新导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