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施工技术研究

古茂祥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510610

摘要:二次注浆技术在地铁盾构区间施工中有广泛应用。本文以具体地铁工程为例,从开孔、泥浆配比、灌注施工、管片固定、技术要点等方面阐述了此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技术;二次注浆

引言:在地铁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使用二次注浆技术可解决施工过程产生的管片不牢、渗漏、沉降量过大等问题。使用二次灌浆的施工方式,在隧道盾构中形成一个防水墙,提升隧道的防水性能。同时合理控制盾构部分,防止路面大幅度沉降,保障结构安全。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城市轨道土建施工项目,地铁盾构区间长度3190m,穿越河流的隧道长度为1650m。施工过程使用外径Φ12.2m的盾构环片,内径Φ11.0m,厚度为500mm。工程隧道外径长12.2m,曲线半径最小长度700m。为保障区间盾构施工质量,采用二次注浆技术,按照沉降数据,在盾构内进行二次注浆[1]。

2二次注浆技术在地铁盾构区间的应用

2.1开孔施工

在工程开孔施工过程,应按照隔环开孔对管片的二次注浆位置进行开孔,当相邻环产生沉降幅度过大或者漏水问题时,可不使用隔环开孔方式。在安装球阀时,要按照地层实际情况,可分别使用不同的开孔方式。其一,使用穿吊装孔方式,之后安装球阀,最后在管片位置的后方注浆。其二,先将吊装孔打穿,之后安装小导管,将球阀安装完成,之后在深层土内灌浆。

2.2合理配比泥浆

在施工过程,应用二次注浆的材料要根据隧道的实际埋深以及地下水位情况,常选择单液浆与双液浆。在配置单液浆时,可选择>C42级别的水泥。根据沉降情况以及漏水情况等可采取1:1、0.5:1、1.5:1等比例。灌浆时要注意随时搅拌,同时为保障泥浆初期强度,可在配置过程添加早强剂。在配置双浆液时,通常使用模数为2.5~2.8的水玻璃,浓度控制在35~40之间。水玻璃和水泥比例选择1:1.5,配置过程在水泥中慢慢注入水玻璃,并均匀搅拌。在泥浆配置结束之后,应保障满足以下几点施工要求。(1)在二次灌浆过程不会产生离析问题;(2)泥浆本身流动性良好,利于施工过程注浆;(3)灌浆结束之后,浆液产生体积形变量小,凝固之后不易收缩;(4)泥浆防水性能较高;(5)灌浆结束之后,混凝土强度要超过土层强度。此外,在注浆环节,应合理控制注浆压力,保障压力值处于0.15~0.20MPa之间,防止干扰土体稳定性。在1m3的浆液当中,应掺入5.0kg润滑土,保障注浆过程的连续性。

2.3注浆流程

本工程使用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互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在硬岩地段的盾构施工,使用背后注浆方法,结合盾构强度,合理调配浆液,保障其离析度与粘稠度等指标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其凝胶时间处于5~12h之间。一旦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适当将凝胶时间缩短。在黏土层、风化岩层位置的施工,由于其稳定性能弱,可使用盾构注浆方式,浆液的选择上单浆液、双浆液都符合,这时要将浆液的凝胶时间缩短到5~7h,使用同步注浆方式时,注浆压力处于0.16~0.21MPa,一旦管片的局部地区产生漏水问题或者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时,立即采取二次注浆施工,将注浆压力调整到0.16~0.25MPa之间,必要时可使用加固地层的方式对二次注浆进行辅助。地下水位较高时,在施工工程要保障阻水迅速、填充迅速,浆液粘稠度高,不产生离析现象,同时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凝固的时间较短,控制其凝结时间在4~5小时。盾构始发、到达位置的施工,应保障泥浆凝结时间短,这样才可在地层填充过程使浆液迅速凝结,达到所需强度,同时还能保障开挖位置的安全,以免在投入使用之后洞口位置产生漏浆的问题。当二次注浆和盾构尾部的距离较短时,对管环位置的固定越精准。但实际上,距离过近又会导致浆液注入到盾尾部分以及注浆、排浆口等位置时,使盾构尾部的密封性受到破坏,将注浆管道隔断。对此,本工程在双液注浆孔的位置设置上,控制孔位和盾构尾部的位置处于4~6环,并在此范围之内的管片当中选择最佳位置。对于地下水量特别大的施工位置,应在施工过程封堵地下水。此时,可将浆液初凝时间缩短至5~15min,还可使用含有水玻璃的双浆液进行灌注。

2.4管片固定与防水

为控制施工过程产生的管片上浮问题,可使用二次注浆在围岩和管片中间形成结块,在同步注浆环节浆液未完全凝固前,将结块嵌入其中,可有效避免管片发生上浮的问题。在双浆液的压力方面,要控制在2.2MPa之内,初凝时间缩短至20s。在防水方面,应根据隧道内的渗漏情况合理选择灌浆压力,隧道的硬岩路段、渗漏严重位置使用双浆液,将初凝时间控制在5~10min,配置泥浆的水灰比为1:1.5。

2.4技术要点

在二次注浆施工过程,应保障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在灌浆结束后,当灌浆压力和设计压力相符之后,才可停止灌浆,要保障注浆量和设计相符,按照监测情况对是否要持续注浆作出判断。施工过程使用分析法,对灌浆压力、灌浆量、灌浆时间进行监测,按照结果做好各项控制。保障地表沉降量处于-3~1cm范围内,降低管片外部产生漏水的概率。在施工过程还应注意以下技术控制要点:(1)通过详实的配比试验,对注浆材料科学配比,施工之前落实对压力表的检测,禁止超压灌浆;(2)按照二次灌浆的施工设计,使用规范的流程,保障施工质量;(3)按照隧道洞内的管片产生的衬砌形变量,结合周围建筑物和地面之间的形变检测结果反馈信息,完善施工流程,使用合理的注浆参数;(4)落实灌浆设备保养与维修,保障材料连续供应,确保二次灌浆顺利施工;(5)施工过程重点对灌浆孔密封严实,有效控制其渗漏情况,保障施工质量[2]。

结论:总而言之在盾构施工过程,二次灌浆属于重点施工工艺,合理控制施工流程可补充前期注浆环节产生的不足之处,维护工程周围环境安全。在此工艺的规范应用下,可降低地面沉降问题,预防隧道产生的渗漏情况,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苏涛.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J].硬质合金,2019,36(02):171-176.

[2]段继锋.地下暗涵邻近管廊近距离上穿地铁盾构区间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1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