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措施

马全坤梁敏范莉

(四川省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1)

【摘要】住院精神病人病情的特殊性以及受住院环境、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文章在分析精神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意识,排除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风险,避免给社会、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及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风险,防范措施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存在于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的特性。住院精神病人病情的特殊性以及受住院环境、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给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可能出现潜逃走失、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纵火、破坏公物等给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全隐患,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加强管理,积极做好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的精神疾病安全风险教育,不断提高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意识,排除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风险,避免给社会、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及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我们要知道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临床表现,才能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增强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123-01

1.建立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风险监管机制,有效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需要专门针对精神科护理风险提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包括入院后病史的采集,病情的评估,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措施等一系列风险管理工具。2.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的临床表现

2.2.1.患者家属不遵医嘱行为导致的不安全隐患及风险精神科的一些护理措施常常不能被患者家属理解,如病房的封闭式管理,危险物品的安全检查等。一些家属对精神病的知识缺乏,不遵守医院探视制度,在探视患者时常常不自觉把一些危险物品(如小刀、剪刀、镜子、打火机等)带入病房,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及风险。

2.2.精神病患者特殊性的精神症状导致的不安全隐患及风险精神病患者常有思维、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异常和障碍,缺乏自知力,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不接受治疗,伤人、毁物、自伤、自杀、逃跑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2.3.医疗技术发展的局限性精神病人病情复杂,诊治效果缓慢和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有的精神疾病还不能彻底治愈,住院时间长期,费用大,家庭负担重,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不理解、不信任,更有甚者故意为难护理人员,挑毛病,闹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了的不安全隐患及风险。2.4.来自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方面不安全隐患及风险1)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卫生部制定的标准1:0.4的床护比相差甚远,使护士处于高度负荷状态。由于护理人员压力大,夜班频繁、待遇较低,而致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差,只忙于一些繁杂琐碎的事情而放松了对重点病人的看护,给护理工作埋下不安全隐患及风险。2)风险的防范能力受护士的工作经验、责任心、专业水平的限制,造成防范和处理的结果存在差异性。目前在精神科临床一线的护士大多是低年资护士,对不安全隐患及风险缺乏预见性,防范措施不到位。精神科安全护理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措施是每10~15分钟巡视病房一次,特别是夜间患者休息后,往往是意外事件高发时段,而年轻的护理人员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不按规定巡视,导致患者自杀等而未能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的现象。3)精神科常规的护理操作行为与患者发生矛盾所致风险。由于患者的自知力障碍,常常拒绝各种护理操作如拒绝吃药、打针、约束等。护理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时,常会诱发患者的一些躯体疾病突然加重或损伤,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护理风险。

3.防范措施

3.1.改善医院住院环境病房、厕所、洗澡间设置以及护士站的位置安排要合理,设立单独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便于护理人员观察重症病人和抢救病人。定期检查维修病人活动场所的门、窗、锁等,排除各种不安全隐患。

3.2.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和检查对家属探视和新入院病人,或外出活动的病人,进入病房时要严格检查其随身物品,杜绝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每天晨晚间护理时,认真查看床单、被套带、毛巾、衣裤、窗帘等是否完好,房间内有无危险物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没收。3.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守医嘱行为患者新入院或在住院之过程中,医院要经常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医院规章制度。

3.4.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并做好人力资源的灵活调配。根据不同的护龄、时间段及工作量的变化进行弹性排班,高低年资合理搭配,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风险。

3.5.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护士长要经常带领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要防止病人冲动伤人、毁物、自杀、出走等高风险行为,并加强考核学习。

3.6.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积极开展安全和职业道德教育,将护理安全和工作责任心贯穿在病房管理及临床护理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同时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在精神科基本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考试、考核,使年轻护理人员熟悉和掌握精神疾病症状,能在病情观察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References)[1]魏方艳,杨桂菊,王光海(2010)在精神科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思考.护理管理杂志,2,764-765.[2]杨丽(2010)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9,665[3]候安营,郭艳峤,刘杰,等(2012)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