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拥有写作的动力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中刘志学
“写作文真难!”每当听到孩子们说这句话时,心情真的很复杂。是什么让孩子对作文怀有了畏难情绪,有为难情绪的孩子如何会写出好文章?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在作文教学上是不是一直在走一条跟写作的本真南辕北辙的道路?追问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促使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想,要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要真正写出好文章,最根本的还是兴趣和热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反过来想,最立足“兴趣”,培养“热情”
——浅谈如何让学生拥有写作的动力好的老师就应该是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老师,如何培养?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日积月累靠“长性”,活动引领助成功
要让学生作文形神丰满,必须在积累上大做文章,所谓“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浮大舟也无力。”可以说积累是作文之本,没有足够的积累,再好的“意”也立不起来,再真的“情”也显得苍白。因而,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经典,积累语言材料,积累鲜活素材,积淀情感思想,“开源引流”,彻底纠正重技巧重方法重审题立意等做法的偏颇,彻底告别“空中楼阁”的幻想,踏踏实实走在积累的路上。
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主要做法是培养“读”和“写”的习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计划的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大有益处,让学生每天清晨诵读古诗文,利用零散时间记诵格言警句,每月阅读一本书,开一开读书报告会,天长日久,坚持不懈,积累之功就会在学生作文中自然显现。“写”主要还是写日记,每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所思所想,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思想认知水平、手头的表现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积累的功夫天长日久,靠的是一个“长性”,没有兴趣作为动力是很难有恒的。基于这种认识,我总是尝试着有计划地开展趣味性十足的活动,如组织古诗文背诵比赛,每天轮流推荐格言警句,每月组织开展故事会或读书报告会,每学期都举行优秀日记、读书笔记展。并与活动密切配合,评选“读书大王”“成语大王”“故事大王”“生活百事通”“班级小作家”等,让学生不断体验到积累的成就感。只要老师切实把学生的快乐装在心里了,落实在精心的活动设计上了,学生在漫长的积累道路上也就逐渐成为了快乐的旅行者。
二、表情达意需“心境”,情境创设激性情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时,只有情有所动,才会不吐不快,也唯有如此,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沉淀在心底的情感调动起来呢?不负责任的随便写下一个题目,是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的,而只能使学生“望题而头疼”。我认为,老师应是学生情感的“启动器”,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总是尽可能起到这个“启动器”的作用。
1.创造语境
给材料作文一般不必再特别创造语言环境了,他本身所给的语言材料一般说来足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而命题作文就不同了,充满情感、富有启发性的题目,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创作的欲望,而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的题目则只能让学生厌烦。如《回忆我的同学》这个题目就不如《他(她),我心中抹不掉的记忆》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而《我的一天》这个题目则远远不如《那天,我真高兴》、《那天我永远忘不了》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联想。可见,在命题中设置饱含深情、富有启发性的字眼,为学生表达感情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就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设置情境
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的,创设写作情景,就是教师把学生引领到生动的创作环境中,使其情感激荡,跃跃欲试。要创设出这种情境,教师必须善于“推波助澜”。有一次作文课,我知道学校前几天刚组织同学们看过《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影片,于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上课时,我先让大家讲述影片中动人的情景,同学们讲的绘声绘色,情绪高涨。这时,我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母爱固然是神圣的,父爱难道说就不伟大吗?”很显然的,同学们的心弦震动了一下,思绪转到了这个问题上。紧接着,我回忆了小时候父亲怎样在暗淡的煤油灯下用他那粗笨的大手,小心翼翼地为我削铅笔,又怎样小心翼翼的装进他为我土制的铅笔盒的情景。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述,当我讲清作文的内容要求时,大家迅速地进入了写作状态。在这种情境下写出的文章,效果自然不错。
3.身临其境
让学生参与某项活动,有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无疑是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方法,如组织参观展览、游览风景、参加演讲比赛、参加“为老人送温暖”活动等,然后作文。这种“现场作文”学生自然是乐意去写的。
三、作文评改重“学情”,因人而异方人性
学生作文水平有高有低,承认个体差别,以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文章方是务实的态度。以统一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学生作文无疑是粗疏的也是粗暴的,缺少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从实际效果看,往往是老师给出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少学生看不懂,这自然导致教师费了若干心神的评价却是无效评价,对学生无益不说,甚至还有害,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觉得高不可攀,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逃离写作苦海的念头。现在,我们提倡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自然,学生评价水平没有老师高,但却切“实”。在具体的评改指导活动中,仍然离不开务实的态度。
1.降低门槛
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第一次修改作文只给出一个“格式是否正确”的标准很值得我们深思,门槛降低了,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跨得进来,也才能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确实能行,从而对修改作文充满信心,积极投入。这种心态是保证修改成效的根本前提。
2.区分层次
按照学情细分层次,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到自己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就是最理想的修改,比如,有的同学作文语句还不能写通顺,那就先立足于把话写通顺,不顾实际的要求他把作文修改得流畅生动是绝对行不通的。自然,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好学生作文的脉搏,动态的掌握学生作文能力发展提高的实情,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精神,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人性化”要求,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评自改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最终定可达到让每个学生“自能写作,自能修改”的目标。
总之,我的看法是,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是整个工程的枢纽,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累、写作、修改的热情,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真正使我们的作文指导活动转化为推动学生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