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观察

盛彩霞

盛彩霞(湖北省麻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393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18-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我中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80例学龄前儿童,1岁内儿童84例,2岁内儿童58例,3岁内儿童38例,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调查。结果1岁内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5%,2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8%,3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9.5%。1岁组和2、3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岁左右应检测血清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体,若为阴性,应及时接种。

【关键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大国,据报道[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口占总人口10%~15%。而且迄今为止,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和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效果,笔者对我中心180例学龄前儿童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我中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80例学龄前儿童,男102例,女78例,1岁组84例,2岁组58例,3岁组38例。

1.2方法:均按我国现行标准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即出生后24h注射第1针,1个月时注射第2针,6个月时注射第3针(0-1-6),接种的疫苗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型),疫苗规格为5µg,疫苗的储存、运输均在2~80℃的条件下,接种的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在完成全程接种2个月后抽取静脉血,对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进行定量测定。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岁内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5%(71/84),2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8%(26/58),3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9.5%(15/38)。1岁组和2、3岁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180例儿童HBV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例)

年龄组检测例数阳性数阳性率P值

≤1岁847184.5%

1~2岁582644.8%P<0.05

2~3岁381539.5%P<0.05

合计18011262.1%

3讨论

乙肝是HBV引起的以肝损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公众的健康[2]。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因为目前没有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因此,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乙肝的流行与传播尤为重要。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控制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策略,使乙肝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献报道[3],我国免疫人群HBV流行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肝疫苗使用的效果得到充分肯定,而接种乙肝疫苗也成为了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本文资料中,通过测定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液HBV表面抗体,可以看出,1岁组HBV表面抗体阳性率高达84.5%,于既往文献报道类似[4,5]。2岁组HBV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8%,3岁组HBV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9.5%,与1岁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儿童儿童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大部分可以发生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的HBV表面抗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HBV表面抗体会为逐渐消失。导致免疫应答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免疫应答异常、遗传因素、疫苗的接种量和疫苗佐剂有关,因为我们无法对个体的免疫应答异常和遗传因素进行干预,但可以对疫苗的接种量和佐剂进行控制[6]。

对于免疫接种失败的儿童,可以通过提高接种剂量,尤其是初种第一针的量,使免疫应答率增加。也可以改变疫苗的佐剂,把常用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型)的氢氧化铝佐剂,用广泛刺激各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菌CPG-寡脱氧核苷酸代替,以提高应答率[7]。针对接种后抗体水平逐年下降的问题,建议在2岁左右检测HBV表面抗体,若变为阴性,应给予再次全程接种。而且再完成基础免疫3针2~3年后,应给予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研究表明[8],儿童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提高HBV表面抗体阳性率,表明加强接种对巩固和提高乙肝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我国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是行之有效的,国家提供免费疫苗是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但是由于抗体浓度随年龄而下降,所以定期检测乙型肝炎抗体的浓度,对抗体浓度不合格者给予再免疫和加强免疫,可以提高有效抗体浓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陈同生,李放军,王晓军,等.公共服务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7):689-692.

[3]龚晓红,邢玉兰,刘立荣,等.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3):185-187.

[4]王青,王伟军,梁晓峰.重庆市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323-325.

[5]陈园生,梁晓峰,陈丽娟,等.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2):84-87.

[6]张丽,颜丙玉,吕静静,等.新生儿5微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不同剂量和剂次再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5):395-398.

[7]梁争论,李河民,张华远.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评价[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23(9):663-665.

[8]龚晓红,刘立荣,贾蕾,等.北京市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3,11(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