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鹤壁458000)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鹤壁市作为我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建设富裕、文明、生态新鹤壁的必由之路。鹤壁市作为我省面积、人口、生产总值较小的城市,经济底子比较薄弱,发展必须摆在首位来考虑,不发展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市加快两个构建、实现率先崛起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潮流。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富裕、文明、生态新鹤壁的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创新,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高效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主张在生产和消费的开始过程中,减少废物排放,即首先是注重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产生量,其次把废物视为可利用的资源,即把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或废弃物以及经过消费才使用的包装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不仅如此,循环经济还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的蛮革,防微杜渐,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的目的。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把行之有效的金钥匙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
加快两个构建,实现率先崛起,建设富裕、文明、生态新鹤壁,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近年来我们的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实际,反映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
二、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步实践
鹤壁市委、市政府从2002年就全方位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探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奖励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配套政策。他们从市财政每年筹措500万元,用于循环经济项目贴息和奖励,扶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发展。市科技局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科技“三项费用”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市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对排污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墙改基金进行核算,拿出资金用于支持符合专项资金用途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并给予税收、收费优惠政策。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彻底改变城市“灰色印象”,2001年以来,鹤壁市痛下决心,硬起手腕先后关闭小煤矿157家、小金属镁企业50家、小造纸企业32家、化工助剂企业11家、小水泥企业4家和5条生产线、砖瓦窑场94家。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上,鹤壁市无疑获得了双丰收。目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淇河水常年保持国家Ⅰ、Ⅱ类标准。鹤壁市也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鹤煤公司是我市的大型企业之一,煤炭开采伴生的矿井排水、煤矸石和瓦斯气等废弃污染物在这里得到了再综合利用,矿井瓦斯在鹤煤四矿已成功转化为电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鹤煤公司年利用煤层气发电创经济效益约1500多万元;矿井水综合利用创经济效益达8000多万元;煤矸石烧结砖创经济效益1.6亿元,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循环经济助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像鹤煤公司一样,鹤壁市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环环相扣、运行良好,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证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鹤壁循环经济这条路走对了,希望全国多几个像鹤壁这样的循环经济城市,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树立起标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在鹤壁考察循环经济工作和发展情况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党中央国务院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市的发展必须破解固有经济模式的瓶颈,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必须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一)进一步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各级政府与企业在指导思想上要强调:既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需要,又能控制资源的消费,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和生活环境需求的观念,积极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的生态性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的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研究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二是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改变过去重要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三是支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和政策
要完善涉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价格、技术、人才方面的激励措施,可参考西方国家重点建立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如德国对排除或减少环境危害的产品,可以免交销售税,而只需缴纳所得税即可。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既要靠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要靠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社会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和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介绍,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转变成资源的链接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可再生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