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莲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孝感432100)
【摘要】目的了解孝感市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探讨简便有效的细菌性阴道病(B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3650份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病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并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细菌评分。结果3650份阴道分泌物中,检出BV1240例,占33.97%,滴虫性阴道炎检出177例,占4.85%。霉菌性阴道炎检出456例,占12.49%。BV合并滴虫和/或霉菌感染110例,占3.01%。细菌评分与BV呈明显的相关(P<0.0001)。结论孝感市妇女中BV患病率远远高于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且BV常伴有滴虫和/或霉菌的感染。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常规开展BV的检查,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诊疗信息。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阴道炎
[中图分类号]R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1-0070-0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2009年来我院进行妇科普查的妇女3650例,年龄22~58岁。
1.2样本采集及处理:无菌采集后穹隆分泌物,由主检医生对标本的物理性状进行初步检查,并由其了解被检者的一般情况,床旁测定其阴道分泌物pH值(以pH精密试纸进行,北京化工厂)。
1.3胺试验:参照Amsel的方法进行[1],并同时用蛋白水解酶试剂盒方法进行对照。
1.4线索细胞检查:将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置1000倍油镜下观察,上皮细胞粘附杆菌、球杆菌或球菌为线索细胞[2],并对涂片进行细菌评分,细菌评分具体方法按有关文献进行[3]。
1.5滴虫、霉菌的检查:取阴道分泌物做生理盐水涂片并同时作清洁度镜检。
1.6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标准:下列四项指标至少有三项阳性时诊断为BV[1]:
1.6.1白带增多和/或白带腥臭。
1.6.2阴道pH>4.5。
1.6.3胺试验阳性。
1.6.4线索细胞阳性,其中线索细胞阳性是必备的条件[4]且线索细胞在上皮细胞中所占百分比≥20%【5】。
1.7统计学处理:χ2检验,以Instat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
2结果
2.13650份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滴虫177例,阳性率4.85%,霉菌456例,阳性率12.49%,BV1240例,占33.97%(P<0.001)。其中BV合并霉菌456例,合并滴虫185例,合并率为17.56%。BV合并霉菌、滴虫110例,合并感染率为3.01%。
2.23650例阴道分泌物涂片细菌评分及BV结果:以细菌评分>6分为阳性标准(p<0.001)。
3讨论
临床习惯上将阴道炎分为特异性阴道炎及非特异性阴道炎。特异性阴道炎是由滴虫、霉菌等感染所引起,已普遍引起重视。本文结果显示,滴虫、霉菌检出率分别为4.85%和12.49%,明显低于BV的检出率33.97%(P<0.001)可能因为滴虫、霉菌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治疗比较及时;非特异性阴道炎即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而以一组厌氧菌群(类杆菌属族、加德纳菌、莫比伦式菌属、人型支原体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等)数量增加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症的临床综合症状。最近研究提示,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数量是决定症状发展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是早产及非孕妇女盆腔炎、阴道口蜂窝组织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6,7]。而且,它还可以在全身扩散,引起多组织、多器官的感染;另外,细菌性阴道病感染与传播和性活动密切相关,已列入第三代性传播疾病。随着性病病原体感染谱的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BV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及对社会的影响相当大。笔者建议做妇科普查时,不但要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滴虫、霉菌、清洁度的检查,还应对涂片革兰式染色后进行阴道细菌评分及线索细胞的检查,并可用蛋白水解酶试剂盒方法对照,以达到对BV的及早正确发现,可以明显降低与之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保护广大妇女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mselR,TottenPA,SpicgelCAetal.Non-specificvaginitis:diag-nosiscriteria,andmicrobialandepidemiologicalassociations[J].AmJMed,1983,74:14-22.
[2]DavilaMG,BarredaMC.Predicationvalueofthe"cluecells"inves-tigationandtheaminevolatilizationtestinvaginalinfectionscausedbygardnerelavaginallis[J].JClinMicrobiol,1985,22:686.
[3]朱青,李树仁,刘俊霞,等.革兰氏染色细菌评分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3(6):2008[366-367].
[4]倪容之.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16-317.
[5]李树仁,朱青,李开伦,等.检查线索细胞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218-219].
[6,7]乐杰,谢幸,丰有吉,等.细菌性阴道病.妇产科学杂志26(6).2008[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