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庆云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新泰271219)
【摘要】目的:探讨对妇科疾病后无法生育的女性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因妇科疾病导致无法生育的女性2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不育的原因和心理特点,总结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结论:对不育女性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不育;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31-02
近年来,不孕不育是作为一种特殊性的疾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不育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1],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日益升高,约累及10%~15%的育龄夫妇。该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妇科疾病后无法生育的女性,她们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该类患者要及时、恰当的实施心理护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284例因妇科疾病导致无法生育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2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因妇科疾病导致无法生育的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1岁。患者从事职业:个体127例(占44.7%),职员78例(占27.5%),农民62例(占21.8%),其他17例(占6.0%)。原发性不育156例,继发性不育128例。妇科疾病因素:卵巢因素152例,子宫因素68例,输卵管因素64例。
1.2调查方法
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该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其中焦虑及抑郁各占7项,每项以0级~3级的4级制分别评定焦虑和抑郁,≤7分者为无症状,8分~10分为可疑,≥11分者为确诊病例[2]。
1.3护理方法
1.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干预取得成效的关键。以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语言,温暖的话语,关怀患者的内心,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导致病人主动诉说,获得患者的信任,以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很多患者认为不能生育是自己的隐私,不愿公丌谈论自己的情况,此类关闭自己情感的患者往往比较痛苦,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转移生活重心,转变生活态度,减轻妊娠注意力,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
1.3.2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
很多患者都认为自己患病后影响了生育能力,这是自身的一种缺陷,有的患者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时医护人员要纠正患者的心理偏差,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心态,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利用各种机会向患者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宣教,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健康孕育知识,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其认识不孕的原因,解答患者的问题,减轻其心理压力,消除病人的敏感和自卑感。
1.3.3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但许多患者主要来源于家庭,其负罪感较重,此时医护人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帮助和鼓励家属可用轻柔的技巧抚慰患者,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特别是患者的丈夫更要从生活上、生理上、心理上多体贴、安慰患者,能增加患者安全感和安慰感,减轻其心理压力,患者的父母、朋友和同事等要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破除旧的观念,给予患者宽容与关怀,不断培养和增强患者对这些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1.3.4改变患者的不良个性特征
研究表明,不孕不育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与情绪不稳定和精神质呈负相关[3]。这表明不能生育的患者有可能存在更大的精神健康隐患,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生活习惯的形成与患者的个性特征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十分重要。改变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对保障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2.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可疑抑郁者121例,抑郁者70例,抑郁发生率为24.6%,平均抑郁评分92分;可疑焦虑者64例,焦虑者74例,焦虑发生率为26.1%,平均焦虑评分72分。实施护理后,可疑抑郁者73例,抑郁者37例,抑郁发生率为13.0%,平均抑郁评分65分;可疑焦虑者39例,焦虑者50例,焦虑发生率为17.6%,平均焦虑评分53分。护理前后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
3.讨论
心理治疗在某种意义上比药物治疗更加重要,不育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其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带给妇女患者的痛苦是不能言语的,各种因素转换成种种压力使患者身心疲惫,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支持和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实施人性的关怀,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促进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陶淑贞.不孕不育症患者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的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5):74—75.
[2]周耀,张晗,张欣宗等.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9.
[3]邵丽丽,任广杰.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8,(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