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血液病患者盗汗3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中药治疗血液病患者盗汗30例疗效观察

蒋春锋罗放彭玲林树森韦志成王航飞

蒋春锋罗放(通讯作者)彭玲林树森韦志成王航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血液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液病患者盗汗的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为血液病所致盗汗患者运用中药汤剂治疗。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血液病所致盗汗患者共30例,结果如下。

【关键词】中药;血液病;盗汗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24-02

盗汗作为一种症状常见于多种虚弱性疾病,比如结核、恶性肿瘤等患者。笔者既往按常规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血养心、滋阴降火、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等方法予中药汤剂治疗,但效果欠佳。笔者转换思路,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补血凉血养阴佐加收敛之法运用中药汤剂治疗血液病所致盗汗患者共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盗汗: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1.1.2血液病患者。

1.2排除标准

除血液病以外其他疾病所致盗汗:比如肺痨、甲亢、风湿热等。

1.3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急性白血病患者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淋巴瘤患者4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8.45岁。恶性肿瘤患者28人中,12人拒绝化疗,另16人服用中药的同时进行化疗。不论为何种证型,均按此方治疗。

1.4治疗方法

成人处方:生地10g,熟地10g,当归10g,制首乌15g,制黄精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藕节10g,丹皮10g。儿童剂量酌减。用法:1付/日,水煎服,每次煎成150ml(儿童煎后浓缩成50ml),每付煎2次后混合,分2次服用,早晚服用。

1.5疗程

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6停药方法

盗汗完全停止后维持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服用2个疗程仍无效者停用该方法,重新评估,改用其他方法。

2.结果

治愈2例(2例均为重型地中海患者),有效25例,无效3例(均为恶性肿瘤且拒绝化疗患者)。最短服用1天即见效,最长服用7天方才见效。平均服药15.8付。

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19岁,2012年9月27日因“反复畏寒发热伴头昏乏力、盗汗20天”入院。患者自诉从2012年9月7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8.7℃,头昏乏力,盗汗,每日清晨起床时发现衣服及枕巾均湿透,无明显消瘦,偶有轻咳,无咳痰,无肢体疼痛,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牙龈疼痛等不适,精神、睡眠、食欲欠佳,二便正常。查体:体温38.5℃,呼吸20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12/66mmHg,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骨无叩痛,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检查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皮下无瘀点瘀斑,双下肢无水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2.1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8×109/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36×109/L。大小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正常。骨髓涂片细胞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建议进一步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B)。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胸部正侧位片:双侧肺炎。腹部彩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心电图:窦性心律,部分导联T波改变。诊断: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B),双侧肺炎。入院后予常规化疗、抗感染、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头昏乏力较前有明显好转,但仍诉盗汗严重。按上方中药调理,第2天盗汗较前明显减轻,服用5付后盗汗即完全缓解,继续服用7付以资巩固。而后又予多个疗程化疗,每次化疗后患者再次出现盗汗,再次予上方治疗均有效。找到合适HLA配型后转上一级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点评:该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低增生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下,免疫力很差。按中医辨证辨病,该患者属于虚劳、血痨范畴。阴血亏虚,营阴不能固守,从而导致盗汗、头晕乏力。该方由生地、熟地、当归、制首乌、制黄精、枸杞子、女贞子、藕节、丹皮组成,熟地养血滋阴,生地凉血滋阴,当归活血补血,首乌补血养血,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养阴,藕节、丹皮均为凉药,藕节为收敛之剂,丹皮清热凉血,全方无峻补之剂,主要功用为补血凉血、养阴收敛。

3.讨论

盗汗作为一种症状常见于多种虚弱性疾病,比如结核、恶性肿瘤等患者。现代医学认为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局限性多汗常使用维生素B1、谷维素、地西泮片、β受体阻滞剂比如普萘洛尔;泛发性多汗常服用阿托品或丙胺太林等抗乙酰胆碱药物,见效快,但常有反复。既往中医常将盗汗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证型,治法常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血养心、滋阴降火、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等方法,但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上述方法治疗血液病所致盗汗效果欠理想,因此调整治疗思路,从补血凉血养阴佐加收敛之法治疗而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