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四陈仙琼尹绪祥周兴蓉杨丽杨琴(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中图分类号】R38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37-01
患者,女,62岁,因左下腹疼痛二天入院,自诉二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无发热,物恶心呕吐,无腹泻,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T36.2℃,P72bpm,R20bpm,Bp120/80mmHg,神志清楚,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余(-),彩超肝、胆、脾、胰、双肾、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胸片、腹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三大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肠镜示:回盲部见较多虫体,形似马鞭,长约3-4厘米,钳虫一条送检,内镜诊断:回盲部寄生虫感染,考虑鞭虫。继续查大便发现鞭虫卵,虫体经检验,确诊为鞭虫。治疗:甲苯咪唑200mg,一日三次,连服三天,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复查大便未见鞭虫卵,治愈出院。
讨论: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成虫形似马鞭而得名,寄生于盲肠,也寄生于结肠,直肠,回肠下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泥土中,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经三周时间发育含成熟幼虫的感染期卵,此种幼虫可随污染的食物,水,蔬菜经口进入人体。在小肠卵内幼虫分泌壳质酶等,使透明塞降解破裂,幼虫经卵的一端透明塞处逸出,侵入局部肠粘膜,摄取营养,约经10天左右,发育并移至盲肠发育为成虫。成虫以细长的前端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由于机械及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肠粘膜呈轻度炎症或点状出血,多数患者肠壁增厚或形成肉芽肿。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重度者(每克粪便含虫卵约5000个以上),有消化功能紊乱,发热,荨麻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慢性腹泻,便血,贫血,虚弱及脱肛等症状及体征。
本例患者表现为腹痛,与鞭虫感染症状略有不同,考虑为鞭虫感染后,因机械及分泌物刺激,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本病及内镜检查及大便找鞭虫卵即可确诊。治疗用甲苯咪唑驱虫效果好,但重点在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防止感染期虫卵污染水源,加强粪便管理,是防治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