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品赵志斌(通讯作者)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对其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I组、CCI+毁损组。用CB-HRP追踪标记远位触液神经元,以经典的CCI为疼痛模型,同时利用红藻氨酸毁损远位触液神经元,用PWT和PWL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行为学表现。结果CCI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天,与CCI组相比,CCI+毁损组的行为学评分PWL和PWT值明显降低(P<0.05);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毁损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可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达,提示这些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调控。
【关键词】远位触液神经元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171-02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其胞体位于脑实质,以突起伸入脑室与脑脊液接触,称为远位触液神经元(dCSF-CNs)[1]。dCSF-CNs由于深居脑实质内,难与其它神经元相区别。因此对于此神经元的具体功能仍处于探索阶段。而dCSF-CNs是真正将脑实质与脑脊液相联系的神经元,在脑与脑脊液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功能调控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脑导水管腹侧不仅是机体痛觉调制而且也是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结构[2],而dCSF-CNs也分布于这一区域,那么毁损dCSF-CN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其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
1.实验动物
SPF级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50±50)g,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被随机的分为3组:(1)正常组:不做任何的处理;(2)CCI组:暴露大鼠左侧的坐骨神经干,给予结扎;(3)CCI+毁损组;在制作大鼠CCI模型的同时,将红藻氨酸(KA)注射到dCSF-CNs聚集处使其毁损。
2.方法
2.1CB-HRP大鼠侧脑室注射在CCI模型制作的前两天,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参照《大鼠脑立体坐标图谱》坐标[3],单侧侧脑室注射30%CB-HRP3μl/只,在适宜、避强光的环境中喂养48小时。
2.2行为学测试在CCI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天的相同时间点(22℃-24℃,9:30AM),分别以PWT和PWL对大鼠机械触诱发痛和热痛敏反应进行评分。
2.3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3.0,所有数据均采用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结果
在CCI模型建立术后的第3、7、14天,CCI组的PWL评分分别为12.89±1.27、9.01±1.15、12.76±1.38低于正常组的21.19±2.19、21.29±1.57、21.39±1.83(P<0.01),但高于CCI+毁损组的10.84±1.33、6.96±1.26、10.36±1.42(P<0.05),PWT的评分亦然。这表明,CCI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同时CCI+毁损组的缩足潜伏期缩短,缩足阈值降低。
4.讨论
dCSF-CNs是直接把脑脊液和脑实质连接起来的桥梁,在实验中均发现,各种伤害性刺激条件下,脑脊液中的化学组成物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4]。尽管目前还不能清楚这种物质变化的原因、来源及作用受体,但根据dCSF-CNs本身所处的位置及其与脑一脑脊液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推测dCSF-CNs聚集区在脑与脑脊液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功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一定角色。
这些dCSF-CNs与非CSF-CNs之间存在突触联系[5],它们可能在脑-脑脊液之间以及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蒋文旭[6]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中脑dCSF-CNs中恒定表达5-HT1A受体,该受体的表达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表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我们的实验结果来看,CCI组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评分基本是符合结扎大鼠坐骨神经所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程发展过程的,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CCI+毁损组大鼠的疾病的发展过程也和CCI组相似,但是大鼠的疼痛程度在第3天和第7天要明显增强。CCI组大鼠,随着坐骨神经由损伤到逐渐修复,疼痛学评分由高到低再逐渐到高,而CCI+毁损组大鼠虽也符合这个过程但评分相比更低,可能是因为该部位的dCSF-CN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毁损该神经元簇后抑制作用减弱,使疼痛程度增加,随着神经和神经元的修复,抑制渐渐加强或者通过机体的其他部位代偿作用,疼痛逐渐减轻。而抑制作用可能就是dCSF-CNs参与脑与脊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与调节的一种表现。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结论
毁损大鼠dCSF-CNs可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的表达,提示该神经簇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调节。
参考文献
[1]VghB,FrankCL,etal.Thesystemofcerebrospinalfluid-contactingneurons,Itssupposedroleinthenonsynapticsignaltransmissionofthebrain.HistolHistopathol,2004,19:607–28.
[2]ChumaT,TaguchiK.Modulationofnoradrenergicandserotonergictransmissionbynoxiousstimuliandintrathecalmorphinediffersinthedorsalraphenucleusofanesthetizedrat:invivovoltammetricstudies.NeurosciRes,2002,44(1):37-44.
[3]WoolfCJ,salterMW:Neuronalplasticityincreasingthegaininpain.Science,2000,288(5472):1765-1769.
[4]ZhangLC,ZengYM,etalThedistributionsandsignalingdirectionsofthecerebrospinalfluidcontactingneuronsintheparenchymaofaratbrain[J].BrainRes,2003,989:1281
[5]PaxinosG,WatsonC:TheRatBraininStereotaxicCoordinates,Compact.3rded.AcademicPrintofAustria,1997,16–28.
[6]蒋文旭张励才大鼠脑实质内远位触液神经元中5-HT1A受体的分布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表达ActaPhysiologicaSinica,April25,2008,60(2):2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