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怀教育与青少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浅谈关怀教育与青少年

王瑞晗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綦江40216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精神力量也被人们给予了广泛的重视。自古以来孔子提倡仁的思想,主张对人的尊重爱护理解,这种关怀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当今社会,青少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关于与爱护,最大限度的发挥关怀教育的力量,才能使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关怀;教育;全面发展

1.关怀教育的内涵

教育从本质来说是充满关怀的,老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和理解的事业。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关心学生的内心情感活动和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研究发现,班级的教学质量的优异与关怀教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定伴随着老师对学生关怀和理解,师生之间相互亲近,关系和谐,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反之,师生若对学生态度冷漠,一味的辱骂学生,师生关系疏离,老师教学工作的进行将会受到阻碍,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随之教育质量必定有所下降。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教育是人类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如果我们希望我们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感、善良而坚定的、温和并且严格的、热爱美好的事物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的对待他们。关怀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对老师而言在进行关怀教育时受到了学生回馈的喜欢尊敬,可以激发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巩固提高,促进老师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当中。相对于学生而言,受到了老师的关怀,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个性,涵养德行,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教育关怀的实施

2.1爱护青少年的尊严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青少年并不是一个机器,不是毫无热情的把间接经验直接装进头脑里的人,也不是能够完全克服任何困难的英雄,我们面对的青少年有着十分脆弱和易受到伤害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教育。如何做到维护学生的尊严感呢?第一步便是会学赞美,当青少年遇到题目不会解答时,若教师嘲讽和辱骂学生不仅不能使学得出正确答案,反而会造成学生自卑的心里,根本上的否定自己,更严重的是对老师产生憎恶心里,对学习失去热情。因此老师在心里和实际行动上都不能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而是鼓励学生,慢慢思考,这套题凭借他的聪明是能够做出来的。不仅是在功课的层面的,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要给予学生信心,用赞美的话语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其本质就在于维护学生的尊严,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认为自己是勤奋的脑力劳动者,祖国的好公民,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和不断取得完美进步的人。

2.2学会尊重和理解

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没有两个人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生理上,还体现在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老师要学会理解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的身上。理解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桥梁,是加深老师和学生友谊的纽带。青少年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生理和心智发育都还不成熟,容易冲动,因此青少年的想法我们不能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看待,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当青少年的学生做错事情,我们不能一味的苛责,要耐心倾听,表达自己能够理解他们,然后再一起解决问题。

尊重是关怀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记教学相长的原则,自古有韩愈著《师说》其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师不仅要做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要虚心想学生请假,尊重学生,平等的看待学生。不能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指令者。只有做到尊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反之,若在教学过程中若老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感,面临学生请教问题是,漫不经心或者加以嘲讽,只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和对教育的失望。

2.3注重健康和情感修养

关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尽管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占据了校园生活的大部分,但是关怀教育不仅局限关心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应以一种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关心青少年的健康,也是教育者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知识的获得、人生观世界观、智力的不断发展、对自己力量的决心都建立在他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上。因此作为教育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开展劳动活动,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育本身不仅是一个只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精神传递的过程。在竞争越演越烈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升学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导致了学生心理压力大。又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案例逐渐增加,折射出个体心理扭曲,不得不说有内心情感教育没有得到重视造成的原因。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及时关注青少年内心情感修养,及时的心理辅导,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00让学生能够积极的看待事物,拥有健康美好的心灵。

3.关怀教育的意义

3.1激发生命活力

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大,应试教育的产生,不少青少年成为了冷漠的学习机器,青少年的个性被压抑,导致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开始得唯唯诺诺,变得麻木,甚至成为了考试下的木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那么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就在无休止的应试考试中戛然而止了。同时,从教育活动的角度而言,当今应试教育的产生,导致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活动一味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当今社会对分数的一味注重,才导致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缺乏团结友善。这种应试教育掐断了学生对生命的热情,人的情感,甚至是人的尊严。因袭教育者不可一味的注重的规则性教学,注重建立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将包容和理想作为一种力量赋予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的文化知识和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完美融合,使学生在不断的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唤醒对生命的热爱,生命的尊重,不再一味的追求功利,而是成为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人,明白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价值。关怀教育就像是清泉,给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赋予教学真正的人文价值,教育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不断的细心呵护,使学生重新富有想象与创造,重新点燃学生心目中对生命的热爱。

3.2树立正确的精神导向

青少年是敏感的、冲动的。因此常常可以看到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的例子。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心态的脆弱和敏感又或者长时间对青少年的忽视导致了青少年心态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青少年的犯罪部分来自家庭的忽视,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教育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只有教师及时的了解教育有缺陷亦或者是处于迷茫阶段的学生,才能让学生的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让有家庭缺失感的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被爱。让学生远离孤独和焦虑。让逐渐泛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戛然而止。关怀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词,更像是一盏指明灯,点燃青少年心中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让他们逐渐迷失的心回到正轨道来。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吴式颖、张斌贤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