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欧宁辉

宁远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南永州425600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在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对参照组患者施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并没有明显差异,即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生理负担以及心理负担,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扩散。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日益加剧,罹患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病症的发病机制为内科疾病以及骨质疏松,对患者行保守治疗,不仅治疗周期漫长,而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1]。本院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局,对患者施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措施,结果较为可观,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参照组有14例为女性患者,17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60岁-82岁之间,平均为(71.1±2.5)岁;EvansJensen分型:3例为ⅠB型,6例为ⅡA型,22例为ⅡB型。研究组有12例为女性患者,19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62岁-81岁之间,平均为(71.6±2.3)岁;EvansJensen分型:2例为ⅠB型,7例为ⅡA型,22例为ⅡB型。本次实验,患者以及其家属清楚了解实验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组间差异并不明显,即P>0.05,本次实验可行。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取侧卧位,常规消毒,结合患者骨折程度,对其行正针对性手术,通过外弧形切口,促使患者转子间骨折充分暴露,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处理,以钢丝进行捆扎,促使患者转子部实现解剖复位,最后扩髓并以假体进行妥善固定。

对治疗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取仰卧位,对患者施以闭合复位措施,通过X线透视,自大转子顶端做切口,纵至近端,长度控制在5cm左右,促使股骨大转子充分暴露,将导针于内侧缘闭合处插入,扩髓处理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择取适宜主钉,并对其置入深度进行适当调整,借助近段瞄准器将导针插入,择取适宜螺旋刀片,导入针扩孔后的位置,并对其进行锁定处理,通过瞄准器,将远端锁定打入;术后,止血处理切口,并缝合。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的形式,χ2检验数据组间差异,计量资料表示为(±s)的形式,t检验数据组间差异,P<0.05,可判定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并没有明显差异,即组间比较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数据与参照组对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数据分布均衡,即组间比较P>0.05,与刘艳辉[4]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骨科检查性病症,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加剧,该病症患者数量也在不断扩大[2]。据相关资料统计,老年髋部患者中,约有56%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弱化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生活质量[3]。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多以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主要手段,该术式虽然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期下床活动以及负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该术式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关节感染,或是脱位等,临床治疗中,对该术式指征进行全面且准确的掌握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该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微创髓内固定术,该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以及生物力学优点[5]。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则良好的沿袭了髓内钉固定系统的特点,例如,力臂短、滑动加压以及弯矩小等,临床应用不仅操作便捷,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稳定性以及固定性,可以大幅度改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措施,相对比人工关节置换术而言,可以显著缩减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生文.髋关节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91-5695.

[2]宋卫东,彭岳文,李德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7999-8003.

[3]汪阳,蒋林.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90-5591.

[4]刘艳辉,赵金升,高凤梅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7):60-62.

[5]李朋斌,西立峰,衡德忠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08):1518-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