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加之教育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导致了教育资源未能在教育教学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良好发展作用有限。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分析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财政投入不足、学校教学难以优化展开、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应差、教师资源配置不平衡、影响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而探究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良好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
1教育资源及其配置
1.1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指的是人类在长期以来的教育行动中,积聚而得的弥足珍贵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装备之和。这使得教育资源包含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物质的内涵,又包括精神的内涵。本文基于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来说明教育资源。(1)人力资源。在教育资源之中,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教育活动参与者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就是将人力资源限定为蕴含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中的一种生产能力,其包括教育者及受教育者。而本文所研究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教育者。(2)硬件资源。教育资源的硬件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如教育装备、教育方法及教育资料等等。而在本文中教育资源配置涉及的硬件资源,主要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及教育资料等。(3)资本资源。所谓的资本资源就是在举办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中所消耗的资金。通常情况下,资本资金的来源是国家拨款、地方财政筹措、社会捐款等。本文中小学资本资源的来源主要指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
1.2教育资源的配置从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加之教育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导致教育资源未能在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如何改善此种局面呢,自然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有限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也就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教育资源需求情况,合理规划与配置教育资源,从而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发生。
2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规模效益较差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受旧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在教育发展上存在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从而造成了中小学教育遍地开花的现象”’。“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学校布点偏多,规模偏小,班额不足,进而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形不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师资、设施得不到充分使用,人、财、物资源浪费等。
2.2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中小学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有失公平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各配置主体按分级管理权限,依据自己事权范围和职责范围大小,优先满足自身所辖学校的教师需求”,。在具体运作中,每配置一次,就筛选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优先满足城市和集镇学校,然后再满足边远农村学校,这种教师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造成城市、集镇(或乡)学校人才集堆而形成隐性浪费,而边远农村学校则教师资源严重不足,从而拉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和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上的差距,进而不断产生新的薄弱学校,客观上延缓了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发展
2.3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人为严重浪费中小学教育学校的不少领导者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调研中发现,样本校(128个)学校领导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多为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普遍缺乏基本的管理理论素养,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管理中即使摸索出好的经验也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而难以升华,难以推广运用;或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而造成人为的严重浪费“’二如在教育资源的管理上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较为普遍;稀有教学器械、设备利用率低,破损率高;对公共财物保护、保养不够,减少r应有的寿命;监控不严,造成一定程度的公共财物流失;采购制度不健全,“高价买劣次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稀有的经费被挪用,教师微薄的工资被拖、扣。但吃喝风行,闹剧性的建设项目不断上马,更有甚者,教育腐败不断滋生蔓延,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和严重浪费。
3解决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如此才能改善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1把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教育经费的筹集应具有固定性以及长期性。在经费筹集的时候,不能是东拼西凑,这样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义务教育经费要具备永久性,法律是重要的保障。因此,应依据并执行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比例。其一,保障义务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必须要大力支持义务教育,针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确保各地区义务教育能够良好展开。其二,建立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共同承担的机制,也就是从中央政府到各乡镇政府都有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的责任,并且规定政府支出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比例,同时构建监督部门负责监督中小学教育经费支出及使用情况。如此可以保证中小学教育能够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为更好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
3.2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教育拨款的主渠道作用为了实现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有效应用,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良好展开,真正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还应当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教育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学教育投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基本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承担,尤其是中央与省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更加明显。各地区应当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定,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并且在教育资源配置配置上,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予以拨款,确保中小学教育经费足够。改革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结论:面对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及与之相应的中小学教学经费配备参差不齐的局面,应当积极改革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其中纵向转移是要求上级部门能够详细了解下级部门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而横向转移则是各地区能够相互帮扶,由经济发达的地区帮扶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通过此种宏观调控来缩减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差异,进而保证中小学教育经费能够持续不断的供应,为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贾新政.浅议河南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J].教育界,2015.
[2]吕新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发展:桂林市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发展状况浅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3]刘明初,彭香萍,江惺俊,等.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探讨[J].农业经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