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棒状杆菌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解脲棒状杆菌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李晶晶黄晶

(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对于解脲棒状杆菌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磷酸铵镁结晶阳性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对于细菌构成进行分析,在新鲜不存在细菌和不具有其他有形成分尿液中放置解脲棒状杆菌施行培养,利用显微镜对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现象加以观察。结果:一共45例尿液样本中检测出磷酸铵镁结晶,其中25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10例培养出两种病原菌,解脲棒状杆菌7株,肠球菌9株,白念珠菌2株,存在肺炎克雷伯菌4株,存在铜绿假单胞菌2株,存在奇异变形杆菌5株以及大肠埃希菌4株;在不具有磷酸铵镁结晶解脲棒状杆菌培养液中显示磷酸铵镁结晶初形,主要为没有成形的羽毛状结晶,同时可见洋信封状、立方体以及方柱状结晶。结论:特定人群泌尿系统感染和感染性结石患者中,解脲棒状杆菌属于其主要病原菌。

【关键词】尿液;磷酸铵镁结晶;解脲棒状杆菌;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095-02

磷酸铵镁结晶属于尿沉渣检验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结晶,在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能够出现,属于产生感染性结石的基础,感染性结石具体指的是因为尿液中分解尿素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造成尿液中尿酸铵、磷酸盐以及碳酸磷石灰成分处在过饱和状态,磷酸铵镁以及磷酸钙出现沉淀,从而形成结石[1]。本文对于解脲棒状杆菌和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之间关联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已经检测出磷酸铵镁结晶阳性尿液患者45例施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18±16.52岁,女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5±13.58岁,不存在磷酸铵镁结晶尿液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75±14.86岁,女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53±18.87岁;根据相关对患者中段尿进行留取,放置到无菌容器中马上送检。

1.2方法

选取仪器包含:超高倍显微成像系统,PH精密试纸,低速离心机,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全自动尿有形成成分分析仪和配套试剂。选取尿液10ml,放置到离心管中,为其进行离心操作5分钟,将沉渣0.2ml放置到2张载玻片,一张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另外一张通过超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全片;接种尿液到麦康凯琼脂平板和羊血琼脂平板中,放置到35摄氏度孵箱中进行培养24小时到48小时,依照菌落形态、染色特点以及菌落计数开展观察,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施行鉴定;选取无菌、无红细胞、无白细胞、无污染以及不存在各类结晶的尿液放置到无菌试管中,混合解脲棒状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为麦氏浊度菌悬液,将其置入观察尿液试管,放置到35摄氏度孵箱中进行培养24小时与48小时;选取培养液到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观察结晶形成情况,对于结晶图像进行保存。

1.3评价标准

结晶判断标准:硫酸铵镁结晶存在极强折光性,表现为洋信封状、立方体、未成形羽毛状、方柱状。

尿液有形成分评价标准:根据说明书开展尿液分析,参考值PH值处于5.5~6.5,结晶数量为0~10个,细菌数量为0个到6000个,白细胞数量为0个到30个[2]。

2.结果

一共45例尿液样本中检测出磷酸铵镁结晶,其中25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5.6%,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10例培养出两种病原菌;解脲棒状杆菌7株,肠球菌9株,奇异变形杆菌5株,大肠埃希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白念珠菌2株,存在铜绿假单胞菌2株;不存在结晶的解脲棒状杆菌培养液中可见磷酸铵镁结晶初形,其中主要为未成形羽毛状结晶,同时可见洋信封状、立方体以及方柱状结晶。

3.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属于临床泌尿外科以及肾内科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临床中对于此类患者通常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以及尿液培养,关于尿沉渣显微镜镜检重视程度不足,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分解出尿素病原体,能够在尿路中产生磷酸铵镁结晶,磷酸铵镁结晶属于尿沉渣检验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结晶,在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都会出现,同时处于产生感染性结石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泌尿系统产生感染的关键性因素[3]。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一共45例尿液样本中检测出磷酸铵镁结晶,其中25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5.6%,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10例培养中两种病原菌;解脲棒状杆菌7株,肠球菌9株,奇异变形杆菌5株,大肠埃希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白念珠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由此可见,解脲棒状杆菌在磷酸铵镁结晶泌尿系统感染中为最重要的一类病原菌。通过体外实验可见,解脲棒状杆菌在患者尿液中生长繁殖期间,无论男性患者,亦或是女性患者都会出现磷酸铵镁结晶,48小时男性患者的结晶形成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主要是因为女性与男性饮食习惯存在差异,但是此种差异是否可靠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样本数量进行明确[4]。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人员需要提高对特定人群细菌培养和尿沉渣镜检的重视程度,掌握磷酸铵镁结晶出现是否和细菌类型有关,早期进行预防以及抗菌药物治疗,控制感染性结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范宏佳,汤瑾,王坚镪,等.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4,29(12):1207-1211.

[2]李采青,韩旭颖,曹静,等.泌尿系感染常见细菌对尿液磷酸铵镁结晶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2):131-134.

[3]吴玲,魏超君,魏勤,等.4例从临床碱性尿液标本中分离的解脲棒状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5,33(7):557-558.

[4]吕纯莉,肖代敏,朱绍玲,等.URIT-1500尿干化学分析仪与AVE-764B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联合尿液检测复检规则的制定和应用[J].检验医学,2016,3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