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265301
十三、四岁是人生中最天真烂漫、充满朝气的年龄。由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编织的生活剧五彩斑斓、扣人心弦。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使青少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空前发展,思维方式和情感取向也发生很大变化。与此相应,中学生的交往也向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如搞聚会等。由于青少年的特有情感体验——对异性的向往,使男女生的交往亦越加频繁。这种交往是他们生理发展的必然,多数是正常的、友谊性的,而少数学生出现拉帮结派、早恋等不良现象,这是摆在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面前最棘手的问题。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的交往呢?
一、应当提倡广泛的异性交往,使青少年们懂得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如下好处,并在交往中向好处发展
1.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生智力虽没有高下之分,却有类型上的不同。例如:在思维方面女生擅长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喜欢语文、外语、地理等学科;男生擅长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喜欢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男生在掌握知识的基本功上可能略逊一筹,但在解题的灵活性上却略占上风,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结构的不拘一格上却稍逊一等。通过交往男女生均可以从对方那里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学习效率。
2.有利于情感上的相互交流。遇到一件愁苦的事,男生在一起交流后,一般会愁上加愁,愁同上眉头;女生共同交流后,一般苦上加忧,忧上心头。这是因为女生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有同情心,男生的情感粗犷热烈且易外露。有的男生好向女生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难堪,在同情声中平静下来;有的女生好向男生诉说自己忧郁和愁苦,在鼓励中振奋起来。这种异性间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但这种情感不一定就是爱情,因为人的情感极其丰富,在爱情以外,还有友情、敬爱之情和感激之情等。
3.有利于个性上的互补。看球赛男生看的是比赛的激烈程度和结果;女生看的是参加比赛的人——心中崇拜的人。可见异性的差异很大。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人,交往范围越广泛,和周围生活的联系越多,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个性发展就越全面。实践证明,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初中生性格相对来说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丰富,意志也比较坚强;反之排斥异性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是狭隘的。
4.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美国各大公司普遍采用了男女职员搭配完成同一工作的人事制度,这主要是利用“异性效应”,即有异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尤以中学生为甚。
5.有利于心理健康。男女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使之达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异性交往,容易产生心理不良,对异性怀有自卑、胆怯、不满等心理,形成孤僻和性心理扭曲。
二、应正确引导男女生交往,使他们的情感在正常轨道上发展
心理学家说,中学生本身就是不定性的。十三、四岁是被教育学家认定的“危险年龄”。此时他们尤其需要大人的帮助,而家长往往在孩子幼儿时给予其莫大的爱护,当孩子进入少年性格要定型时,却忽略了他们。也就是家长只注重给孩子提供物质资助,而不知给予精神食粮,家访时发现家长们无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希望索得他们的高分回报,而关心其心理健康成长者却寥若星辰。本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给予学生心理教育的责任,几乎都由学校承担了,学校中班主任的工作起着主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是细致的,方法是有效的,现以班主任工作的三个方面介绍正确引导男女交往所采用的方法。
1.利用班会进行青春期特点及青春交往知识教育。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教育工作的场所,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教育为班主任主要工作之一,要经常利用班会实施,使中学生知道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懂得异性正常交往是青春期发展的必然。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对待这种交往,男女生间存在着友谊,应致力于发展它。教育学生要破除“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陈腐观念,异性交往时不必拘谨,同时也提醒学生在异性交往时要掌握分寸,防止出言不逊、放纵态度甚至挑逗行为。为此,在班会中提出异性交往“六个不”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付诸实践。这“六个不”是:不必拘谨;不应随便;不宜冷淡;不该亲昵;不可卖弄;不能违俗。
2.利用相互学习,鼓励异性正常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互学习,相互尊敬和崇拜,易使异性感情接近,并相互促进,高尚发展。
3.利用多种活动,升华异性交往。班委、团支部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们的言行对全班同学的影响较大,选择班委、团支部成员首先要选取思品优异者,不能仅看学习成绩,成员比例一般正副班长各一名;文、体委员男女生各一名;学习、卫生委员男女生各一名;团委成员多以二女一男组成为好。可以看到班级委员中女生居多则该班肯定“阴盛阳衰”,男生缺少青春活力;若委员中男生居多,则该班阳刚之气溢于窗外,却难闻女生的笑声。班委活动、团队的活动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进行,如联欢会、读书活动、义务劳动等。在集体活动中,异性间的微妙情感得以流露,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正确引导,使这种模糊的情感融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则会形成集体交往的良好局面。
初中生的情感如幼枝嫩芽相当脆弱,经不起挫折,也就是不知如何面对挫折,有时又不能摆脱挫折,可能会长时间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随时随地深入学生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