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新(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丽江674100)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211-02
【摘要】目的该区连续4年有鼠间鼠疫的流行,鼠疫曾波及过人间,为预防鼠疫,需掌握丽江鼠疫新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群构成和密度,以便提前预警控制鼠疫的暴发。方法采用笼捕法、夹捕法在丽江市新疫区县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季节消长。结果丽江市新疫区2006年—2010年共捕获宿主动物为2目6科2属22种;家栖鼠类3种,野栖鼠类19种。发现鼠体梳检寄生蚤7属12种,平均鼠体染蚤率11.02﹪,居民区游离蚤最低蚤指数0.01,最高蚤指数0.68,
【关键词】丽江鼠疫源地宿主动物媒介的分布
1材料与方法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面,下辖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居住有汉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21个民族。全市人口共120多万人,调查范围为玉龙县、古城区的两乡12个村庄(鹿子、满上、满下、满中、金龙、前山、后山、席梦落、鲁图、旦前、旦后、高美),调查区域主产农作物为玉米、稻谷、小麦、豆类、油菜等,家养动物有牛、马、羊、猪等,四季常绿植被,野果丰富,气温最低时零下4度,最热时达23度,处于北伟25°59′-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鼠疫动物四季无冬眠均有活动情况,辖区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2.3%,高原坝区占7.7%,人口密度为51人∕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山川纵横交错,全市兼有亚热、温、寒带三种气候,而疫源地范围为温寒带气候,海拔高度为3250米至3920米范围。
1.1材料将2006-2010年间捕获的鼠类进行分类鉴定归类,1.2方法对玉龙县黄山镇、白沙乡、古城区七河乡的动物抗体阳性村庄进行调查。每月按林区、耕地和居民住宅区各捕鼠一次、捕鼠3天,每年每点布笼(居民区)、夹(林地、耕地)的总数将2006年—2010年的种类进行全部分布统计。
2结果
2.12006-2010年间玉龙县黄山镇、白沙乡、古城区七河乡三个重点乡镇的12个长期监测点共获总鼠数6937只,其中家栖鼠类主要有褐家鼠3.24%,黄胸鼠1.14%,小家鼠1.07%。野栖鼠类为齐氏姬51.66%,大绒鼠18.81%,黑腹绒鼠1.34%,大耳姬鼠3.55%,玉龙绒鼠5.68%,灰麝鼩3.17%,长尾鼩0.09%,短尾鼩0.09%,白尾麝鼩0.04%,大足鼠0.49%,中华姬鼠0.46%,白腹鼠0.12%,长尾鼹0.04%,短尾鼹0.09%,臭鼩鼱0.39%,攀鼠0.03%、斯氏家鼠0.13%,针尾鼹0.03%、树鼩0.01%,
2.22006-2010年不同生境的鼠类分布,林地平均总鼠密度占43.69%,耕作地平均总鼠密度占54.63%,居民区平均总鼠密度4.81%。
三种环境中捕获的鼠中,耕作地占五年捕鼠的第一位,其次林地占第二位,居民区在粮食收获的季节中均釆取了灭鼠措施,所以无重大危害程度。
检出阳性标本的鼠类为自毙鼠,捕获的活体鼠未检出阳性血清和细菌,但曾经检出鼠疫菌的鼠种有齐氏姬鼠2份,玉龙绒鼠2份,大绒鼠1份,大足鼠1份。除一份大绒鼠为林区(16.67%)外,阳性点83.3%以上分布在耕作地内,也就是自毙于耕作地的数量要多(培养出细菌的鼠种才算阳性)。
2006-2010年鼠体染蚤种类分布
3.1鼠体染蚤1232匹,其中特新蚤51.46%,缓慢细蚤4.06%,棕形额蚤12.82%,方叶栉眼蚤24.43%,低地狭臀蚤0.57%,高山狭臀蚤5.68%,绒鼠怪蚤0.65%,柳氏狭臀蚤0.08%,偏远古蚤0.08%,锐额狭臀蚤0.08%,园凹多毛蚤0.08%,
3.2曾经检出鼠疫菌的蚤种为自毙大足鼠体染蚤的2匹特新蚤(培养出鼠疫菌)均为耕作地内,其它跳蚤全部为阴性,但狗、猫与人接触密切的特点,可能会从耕作地将病鼠蚤身上的病菌染带回家,传染他人。
3讨论
鼠疫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保存和传播鼠疫菌的动物媒介很多,但食肉动物危险性较大(与人密切接触者)狗、猫等,而小形动物起着保存和鼠疫流行的重要作用,而丽江自然环境四季为常绿气候,鼠类又属于非冬眠动物种类,染带蚤种十多种,只要鼠类活动和交替迁徒的环节中获得条件成熟时,人对病鼠蚤的间接和直接接触均可会感染鼠疫病。
如能全面了解宿主(鼠类)、媒介(跳蚤、蜱、满)等的生活环节,两者间的关系、存在范围,在发生鼠间鼠疫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药品致死量进行灭鼠灭蚤,准确的使用消杀药品,降低两者密度,减少致病动物、媒介对人们的威胁。结果会减少接触发病动物与带病媒介的接触机会,保护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所以很有必要搞清更多范围与其有关的其它动物和关键的生物特性,做到科学防治鼠疫,为整个丽江方方面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为保障社会安全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鼠类能传播40多种细菌和病毒,严重时传播烈性传染性疾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除此外对农业、工业、自然森林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由于繁殖快,分布范围广,不可能全部灭绝,它可随交通工具(农作和家养动物的互相交易)运输迁徒到各个地方,它身上的跳蚤更难予发现,如果是发病的鼠蚤,其传病条件具备时,则危害程度后果难于设想。
密度越高时,对人类的威胁越大,造成的损失越多,甚至出现恐慌现象,最终目的掌握鼠类、蚤类传播鼠疫的规律,保障人民群众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动物鼠疫学诊断标准》(GB16882-1997)《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M].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1-5.
[2]郭全宝,汪信,邓址,马壮行,王酋之,柳枢.《中国鼠类及其防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61-139.
[3]国外医学《地理分册》丽江鼠疫的发现与监测结果分折,西安2009,03-0123-02.
[4]中国鼠传疾病地理区划,康藏高山深谷高山姬鼠、大绒鼠地理省[M]北京: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