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攀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民族中学545800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良好情感、道德品质的培养。初中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备、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典范之作,教师应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情感浸润学生心田,散发品质的芬芳。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品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情感教育,还要通过对优美篇章的解读,提纯作品的情感之美,让学生在感受作品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教育、情操的陶冶、人文的培养、人格的健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呢?
一、用情境激发情感的释放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时,需要科学激发并驾驭情感因素,引起学生情感层面的震动。这样可以提升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深化他们对课本内容的领会与理解。构建适合的教学情境,无疑可以使学生转变为“我要学”的态度。语文课本里面的所有课文都是作家结合自身的理解与心境,在特定时间背景下写出的作品,是作家强烈的情感抒发。在学生开始进行课文的学习时,教师需要紧紧跟随课文的情感主线,巧妙设计引导语言,将学生带入课文营造的情境之中。引导语言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由心出发,表现出真情实感,并以其作为打开课文知识大门的钥匙,由情感引发出更多的课文理念与感情。教师表现得富于感情的语言、恰当的表情、配合课文的心境等都可以有效构建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一旦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就会顺着自己的情感指引,渐渐深入到课文之中,感受作家当时的感受,体会作家当时的心境。
二、教师要在课本上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载体,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就达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其实不然,课本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载体,但是课堂教学我们不能只“以本为本”,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看到课本深层次含义,培养他们健康情感。
比如《济南的冬天》一课,大多教师都是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以济南的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同时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另外也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可贵感情。很多时候,本文的教学也就到此为止了。在笔者看来,其实不然,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些: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老舍先生的笔下认识到济南的冬天,也不仅仅是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认识其他地方的冬天,再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家乡的冬天,进而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认识到更多的知识,举一反三,牵点到面,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在活化教法中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不仅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基本特征,而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内在属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多样地采用教学方式,努力“把学生带向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带向学生”,从而不断激发和深化语文学习的情感意志。
比如,在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对人物形象的体会与感知,笔者组织和引导学生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把文本中的精彩情节再次显现出来,促使他们在模拟表演中可以深刻体会教学中所表达的内容,并且能够有效地把握文本中的表现手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就某一类基础知识、有关问题和重要现象等,积极有效地开展主题辩论、合作探究和“以赛激趣促学”的语文活动。
四、借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传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曾说:“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的确,文学作品总是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它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去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实现对本文的再次构建和再次创造。如果学生在阅读前就已经对文本内容产生了一种阅读期待,当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时就会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当这种体验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时,更是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心灵境界。
比如,在学习《画山绣水》这篇文章时,光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让人心驰神往,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并对精彩优美段落及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推敲锤炼。这样,我们就能使学生真实感受和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书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语数外学习,2013,(09)。
[2]王娟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25)。
[3]张从娟初中语文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J].学园,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