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3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吕智海寻冰冰繆文静高艺文张宇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10)

摘要: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training,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2月脑瘫高危儿患儿80例,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采用GMFM、FMFM、PDMS-2的GMQ、FMQ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GMFM、FMFM、GMQ、FMQ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瘫高危儿;任务导向性训练;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Effectoftask-orientedtrainingonmotorfunctioninhigh-riskinfantswithcerebralpalsyLUZhi-hai,XUNBing-bing,MIAOWen-jing,GAOYi-wen,ZHANGYu.TheHarbinChildrenHospital,Harbin15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task-orientedtraining(TOT)onmotorfunctionofhigh-riskinfantswithcerebralpalsy.Methods:Recruited80high-risk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fromJunetoDecemberwereselectedand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ith40casesineachgroup.Bothgroupsweregivenroutinerehabilitationtreatmentforearlyintervention.TheresearchgroupincreasedTOTfor40minuteseachtime,onceaday.TheefficacywasevaluatedbyGMFM,FMFM,PDMS-2GMQandFMQ.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rossmotorfunctionandfinemotorfunction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allP<0.05).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MFM,FMFM,GMQandFMQscoresbetweenthestudygroupandthe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allP<0.05).Conclusion:TOTcanimprovethemotorfunctionofhigh-riskinfantswithcerebralpalsyandcanbewidelyusedinclinicalwork..

Keywords:High-riskinfantswithcerebralpalsy;TOT;GMFM;FMFM;PDMS-2.

脑瘫高危儿是指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和运动质量下降,颅脑核磁显示在孕产期存在脑白质损伤、颅内出血、髓鞘化落后等脑损伤和脑发育缓慢,大多存在早产、多胎、宫内窘迫、宫内感染、产时窒息、病理性黄疸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等高危因素[1、2]。脑性瘫痪是终生致残性疾病,对家庭、社会都有着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是残疾预防的重点工作[3]。本文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training,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其应用于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月龄6~12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月龄6~12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neMotorFunctionMeasurescale,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DevelopmentalMotorScale2,PDMS-2)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脑瘫高危儿的诊断标准参考2017年在JAMAPediatrics刊发的最新国际标准[1、2]。

1.3纳入标准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infantmotorscale,AlMS)评估结果百分位全部在<5%之内;无其他重大疾患;家长能够配合进行家庭治疗。

1.4排除标准

不能坚持治疗或疗程内连续休息15天以上;除外遗传代谢性疾病;除外合并癫痫、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患。

1.5治疗方法

1.5.1两组早期干预方法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治疗: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设备进行腹肌、腰背肌、髋关节周围肌群等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小圆滚、排球等设备给予辅助;神经发育学疗法促进运动功能发育,每次40分钟,每天一次。②作业治疗:促进手-眼协调、双手正中线、双手协调性、抓握等功能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4、5]。

1.5.2研究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根据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进行分析,制定近期和远期功能性目标。根据提高活动和参与能力的理念,通过游戏的方式诱导进行翻身、手支撑、四点支撑、坐位、四爬以及双手协调、抓握等功能性训练,患儿母亲在旁给予辅助和诱导进行,每次40分钟,每天一次[6]。

1.6观察指标采用GMFM、FMFM、PDMS-2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进行评定。GMFM、FMFM记录各能区原始分[7、8];PDMS-2由原始分查附表得出标准分,再分别得出粗大运动商(GrossMotorQuotients,GMQ)、精细运动商(FineMotorQuotients,FMQ)[9、10]。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FMFM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前后GMFM、FMFM评分比较(,n=80)

注:a、c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b、d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3讨论

现代儿童康复完全是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ChildrenandYouthversion,ICF-CY)理论框架指导下,ICF-CY以提高功能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活动和参与能力为核心[11]。既往完全是被动手法的上田法、Vojta法基本不在临床上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正是在ICF-CY理论框架下,以功能性活动为目标,通过诱导和功能性游戏等为手段[12]。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均有提高,研究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的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任务导向性训练应用在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AlMS评估结果百分位<5%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是因为这部分患儿是同年龄组人群中发育最差的,也有国家和地区将AlMS评估结果百分位<10%作为早期干预的重点人群[13、14]。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联合建立的高危儿门诊,通过随访、观察、指导、随访可以有效的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和生长发育[15]。在社区和家庭中进行脑瘫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监测、早期干预和随访,对于早产儿等脑瘫高危儿的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运动、智能等功能发育[16]。社区-家庭-医院多方联动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也是证明有效的,与经济发达国家的脑瘫高危儿模式接近[17]。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在ICF-CY框架下基于运动控制理论的康复治疗方法,在成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康复训练中已应用较多,并可显著提高精细功能、步行功能,但在儿童脑瘫的康复中应用较少[18、19]。在ICF-CY理论指导下,任务导向性训练认识到个体、任务和执行任务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动作是围绕行为目标组织的,并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20]。在本研究中强调制定适合患儿功能的功能性任务,通过诱导患儿通过主动的功能性活动来解决功能性任务的问题,并且适应环境的改变。在任务导向性训练中,帮助患儿学到各种解决目标任务的方法,强调康复治疗的参与及适应,这也是与ICF-CY不断提高活动和参与为核心是一致的[21]。本文通过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瘫高危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建议在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领域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婷,李海峰,肖农.2017年JAMAPediatrics《脑性瘫痪早期精准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进展》中国专家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0):743-749.

[2]NovakI,MorganC,AddeL,etal.Early,accuratediagnosisandearlyinterventionincerebralpalsy:advancesindiagnosisandtreatment[J].JAMAPediatr,2017,171(9):897-907.

[3]李晓捷,唐久来.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J].华西医学,2018,33(10):1213-1218.

[4]吕智海,范艳萍,赵彦博,等.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指导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06):546-548.

[5]吕智海,张震,李莹莹,等.踝足矫形器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25-27.

[6]庞伟,李鑫,范艳萍,等.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1):30-34.

[7]孙垚,朱欢,朱敏,等.两种评估量表对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03):436-440.

[8]刘晓莉,郝青英,郑樱.对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评价[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05):138-139.

[9]朱春,芮洪新,张光宝,等.Peabody运动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2岁早产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0):2259-2260.

[10]谭丽萍,吕智海,谭丽艳,等.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05):370-372.

[11]梁玉琼,李晓捷,陈美慧.《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2):224-228.

[12]杨桃,王国祥,邱卓英,等.脑性瘫痪儿童功能特点分析与个别化康复策略设计——基于ICF-CY理论与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0):1117-1122.

[13]黄真,杨红,陈翔,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二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8):858-866.

[14]王翠,李一芳,黄真,等.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高危儿中的预测能力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3):293-296.

[15]张阳,王兰英,杜文冉,等.高危儿联合门诊随访对早产儿智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01):35-40.

[16]黄亚深,何彩霞,黄友旗,等.以社区为基础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干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7(05):30-32.

[17]刘世佳.基于家庭—社区—医院三方联动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8.

[18]刘进,蔡倩,徐亮,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11):1320-1323.

[19]王月丽,曾明,姚云海,等.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04):447-450.

[20]陈才,范育静,李宗健,等.Bobath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0):4653-4655.

[21]黄珂,杨桃,胡乔,等.功能导向的脑性瘫痪儿童个别化体育活动与运动康复研究——基于ICF-CY的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0):1130-1136.

作者简介:吕智海(1978-),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康复、康复评定和康复辅具。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18-209、20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