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唐小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唐小方

唐小方陈晓旭郭保生

广东白云学院广州510000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本科院校中,要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就要从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权力约束机制、利益保障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校企协同教育是高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文将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本科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强调的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关键就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开创性素质,掌握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专业必备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重点就需要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然后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参与教学与项目开发,从而实现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高度融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此,本文将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本科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

1、利益驱动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要想顺利的实施首先要找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

点。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都在于用人,而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输出人才,企业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也离不开人才。那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成了企业和高校合作中的利益,而企业能给高校提供资金、设备、场地等帮助,那么在这个利益的结合点上高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同时,院校应该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适应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沟通协调机制

本科院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独立经营单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双双都会难免因为自身的利益而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为此,为了构建和谐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院校和企业要共同组建一个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从而加强与企业和行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议,协调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中间人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双方的合作更加的稳固,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的良好。

3、权力约束机制

权力约束机制的建立是为了避免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的不作为行为,确保校企合作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从而激发校企双方的动力,保障双方的权益。要建立权力约束机制首先要签订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完善校企合作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并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制度来办事。其次,要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育人中的监督作用,对双方进行监督。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对双方进行约束,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

4、利益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院校和企业在合作期间所享受的正当权益,就需要建立一个利益保障机制。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利益保障机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有效的确保校企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作为本科院校要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企业应抽调专职校企合作管理人员,参与合作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的构建等工作,并承担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作为行业协会应为学校和企业交流的平台,在职业资格鉴定、专业能力培训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校企合作育人顺利实施。

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措施

1、加大力度建立人才创新基地

本科院校要选择具有良好运作基础的企业进行合作,在签订相关协议后,企业要为院校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也要提供就业的岗位。校企双方要加大力度建立人才创新培养基础,将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来。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出现利益上的冲突,要讲长远的眼光放在人才的培养上,而不是经济上利益。学校在培养出了符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学生后,就能吸引更多更优质的生源,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合作给予企业的则是更多挑选优秀员工的机会,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少的培训费用,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其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校企双方都要意识到以上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为实现双方共赢共同努力。

2、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就是打破传统的单纯以知识为传承的教育观念,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突出企业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在课程设计、实习和选择毕业设计课题中要强调实题、实地、实做,如到行业内企业实习或进行实际的科技产品开发,通过提供真实的创新、动手环境,让学生真正得到实践的锻炼,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成长。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是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的关键,并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主线、灵活适应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就业需求为重点,灵活的设计方向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研发中去,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本科院校的教师要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组成课程开发小组,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更加的切合生产实际,将企业实际的产品和项目引入到课程中来,并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其作为典型的案例放到课程中,从而形成“实用性、先进性”的课程资源。其次,在专业课程开发中,校企双方要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企业人员主要是提供企业案例,总结操作经验,进行生产过程示范操作录制教学录像,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内容组织和文字表述,从而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合作进行教材、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将企业的生产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实际教学项目,建设以资源素材为核心,实现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方便化、高效化,使教学资源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完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得到有效的实施。

4、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但是目前在高校和企业中,很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都需要有待提高,才能够满足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需要。在院校方面,要积极的聘请和引进具有较强科研和工程背景的教师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创新实践指导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要担任指导教师要具备有较高技术能力,并遵循专职为主、专兼并重的原则,从而打造出一支具备有高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由合作企业安全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积极的和学校教师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指导,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另外,为了更好地弥补专职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力不足的缺陷,企业可以派遣优秀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共同参与项目的开发和生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能够顺利的实施。

小结

综上所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要求结合不够紧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适应,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够系统等关键问题。为此,校企双方要共同努力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稳定、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2,(2):101-103.

[2]黄艳秋.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及构建路径[J].教育探索,2015(10):52—54.

[3]尹姿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