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急救中心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18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充分认识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发病机理,采取针对性强的急救和护理。结论:在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准确、高效的急救护理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将抢救成功率提高,值得在院前急救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中的意外伤亡事故日益增多,失血性休克病人日渐增多,其病因范围广,失血多,器官生理功能紊乱严重,病情变化快,多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能否及时识别早期征象并采取积极的对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的症状,处理好呼吸道阻塞、活动性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早纠正休克,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急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常常会出现失血过多。倘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将会促使患者面临着生命危险。失血性休克应遵循“抢救优于诊断和治疗,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1]。要求我们必须有高度责任心和紧迫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操作,重视心理护理,使病人尽快度过休克关。
1.资料
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中心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87例,男性105人,占56%;女性82例,占44%。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年龄41.35岁。急救效果:显效4人,有效155人,无变化27人,恶化1人。
2.急救护理流程
2.1早期观察,迅速对伤情做出初步评估,询问病史,及早准确的判断造成休克的原因,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以及伤情评估,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基本状况,检测项目主要有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出血情况、颜面颜色、口唇颜色、尿量、心率、血压、神经系统症状、呼吸情况等,针对患者实际疾病状况,重点实施急救和护理。
2.2抢救患者,及时清理患者口鼻中的血块以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消化道出血呕血的患者,应该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避免出现患者窒息等不良状况。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需达40%~50%,流量4L/min~6L/min,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实施辅助呼吸以及气管插管。对于舌后坠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使用舌钳将其拉出,协助医生一起对患者实施抢救护理,争取更多抢救的时间。
2.3在失血性休克中,创伤性休克占了大多数,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常常被分成主要的四种:机器造成的创伤、坠落伤、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原因。对于创伤失血的患者,首先要找到出血部位,控制出血,对于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的,需要弹力绷带对患者实施加压止血,较大创伤面出血时,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深部较大动脉、静脉出血可用小血钳夹闭出血点。四肢的血管出血可用止血带暂时止血。并注意准确记录上止血时间,每间隔1h开放止血带5min以防肢体坏死。夹闭时间,上肢不得超过1.5h,下肢不超过2h有条件时进行清创术和止血。对于腹腔脏器损伤,内脏脱出,肠管外漏的,严禁回纳,防止感染。及时处理血气胸,及时处理血气胸,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在病人深呼气末时立即用无菌大纱布封闭伤口。张力性气胸者立即在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用无菌12号针头刺入胸膜腔应急排气。骨折患者,进行简单固定,必要止痛: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2.4无论任何原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都应该给予快速大量的补液,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监测患者的病情以及建立静脉通路,帮助患者恢复有效循环。通常情况下,会将患者的两条静脉通路建立起来,一条静脉通路可以用来输入抢救药品,另一条静脉通路可以用来补充血容量。穿刺部位最好选择近心端血管,直接选择大血管,如头静脉、肘正中静脉,选用套管针穿刺,护士除严格无菌操作外,还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以保证输液顺利进行,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加重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听清,问清,看清;以免一时的疏忽,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2.5在搬动患者过程中尽量避免徒手搬动、随意变换患者体位,应使用担架或床单包裹整体过床,休克早期的患者往往表现的烦躁不安,在转运途中要固定好患者,系上安全带,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出现坠担架事件的发生,避免二次伤害,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休克患者应该置休克位,头胸抬高15o~20o,双下肢各抬高20o~30o,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有利于呼吸。急救转运的过程中,应该在患者的头侧,以便更好的观察病情变化。休克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休克,增加被服。
2.6心理护理,在急救失血性休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配合医生的工作,还要对于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创伤,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生命安全,予患者适当的安慰,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应该和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将患者状况随时告知他们,将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减轻,安抚好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2.7针对患者的实际疾病状况,将汇报工作做好,通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患者在最快时间得到抢救。
2.8观察指标:抢救无效: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没有恢复正常,恶化,甚至死亡;抢救成功: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逐渐恢复正常。
3.讨论
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严重出血、剧烈疼痛以及脏器受伤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因急性微循环不足,细胞缺氧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多数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做好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紧急抢救至关重要,在抢救中突出一个“急”字,争分夺秒,积极抢救[2]。失血性休克多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为第1高峰,也是抢救的“黄金时机”。休克治疗和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是整个急救过程中的中心环节[3]。护士在参与抢救过程中,要能早期发现伤情、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有高度的责任心。果断准确的判断病情,有较好的应急能力,要求有丰富的专业急救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护理技能,能对病情的发展有预见性[4],是早期发现休克并及时纠正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将抢救患者的成功率提高,更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
[2]毕庆玮,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黑龙江医学。2002.5
[3]葛宝丰.骨科创伤的早期救治[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6l一163.
[4]原忠青。王翠梅,郭秦杰.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suppl.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