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承丽萍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4C呼吸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2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患者,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关系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48-02

胃癌属于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严重危害胃癌患者的机体健康[1-2]。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临床基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78岁,平均年龄为(45.25±1.4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5.27±1.44)岁。观察组胃癌患者和对照组胃炎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资料差异性并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对其进行对比以及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观察组胃癌患者和对照组胃炎患者均进行14C呼吸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情况,呼气试验法:应用卡式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仪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前使患者服用一粒14C或13C尿素胶囊,指导患者静坐15min之后往呼气卡或袋中进行5min吹气,然后把呼气卡或袋插入检测仪内给予检测。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观察组胃癌患者和对照组胃炎患者的14C或13C呼吸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研究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本研究中的年龄平均值等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胃炎患者相比较,观察组胃癌患者的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详细指标情况见表。

3.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3]。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度和肠化生以及细胞浸润的程度等具有一定关系[4],如果患者长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胃黏膜产生比较严重的损害,并对胃黏膜相关修复机制带来一定的破坏,容易诱发出现癌变的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胃癌患者的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96.67%,要比对照组胃炎患者的20.00%明显更高一些,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以看出,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要比胃炎患者明显更高,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可能是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烈辉,李捷壮.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癌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3392-3393.

[2]杜三军,吕启斌,李多,等.胃癌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2):250-252,256.

[3]李多,齐维娟,于永强,等.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SOX2、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6,15(4):381-385.

[4]郭继武,王涛,何雯婷,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诱导胃癌发生过程中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3):664-666.

[5]王裕宣.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0):1648-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