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杨艳华

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区)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进行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100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50例,行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开展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术后康复

创伤性骨折类型较多,主要以四肢骨折最为常见,常伴有局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但自身疾病或手术操作刺激所带来的疼痛,易使患者产生就焦虑、紧张、痛苦等情绪,严重的可能引起血压升高、骨骼肌收缩、呼吸急促等疾病发生[1]。故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开展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院对5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开展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其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入组标准[2]:均经X线、CT检查确诊;由交通事故伤或高处坠落伤所致;均进行手术治疗;入选患者均意识清晰,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者;妊娠妇女。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68岁,平均(35.8±2.4)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6例,股骨骨折15例,前臂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9例。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9~68岁,平均(36.2±2.5)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9例,股骨骨折14例,前臂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8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骨折部位、致伤原因、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其皮肤颜色、色泽等,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成立专业护理小组,选择专业理论扎实、护理操作技能强的护士长、护士成立专业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明确分工,采取语言评估法对患者健康史、既往手术史、术后疼痛程度及诱发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疼痛干预方案。②疼痛评分,以2d为1个周期,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合理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加强患者心理疏导,为患者营造温馨的医疗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室内空气清晰,让患者心情愉悦;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告知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保持保持良好心态;此外,术后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禁食刺激及辛辣食品。③针对性疼痛护理,若患者出现体位不适症状,应要求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若患者由切口创伤造成的疼痛,可采取物理镇痛疗法,每隔6~8h翻身1次,术后24h使用冰袋冷敷手术切口处,缓解局部肿胀症状;同时适当进行按摩,保持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伤口,加速血液循环,可改善肢体麻木症状。对石膏固定松动导致疼痛,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重新进行石膏固定,注意外固定舒适度[3]。

1.3观察指标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患者术后48h、72h疼痛程度进行评定,采取10分制,分值越低越好,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表示,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观察组术后48h、术后72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飞跃性发展,以及交通事业、建筑事业的发展,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通常采取手术疗法治疗本病,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术后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但术后康复锻炼时间较长,此期间受骨折疼痛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而术后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其是一种主观体验,可能给患者术后康复的耐受性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开展术后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疼痛控制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现阶段,由于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护理知识的缺乏,以及疼痛评估不专业、镇痛观念陈旧等现状,使得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无明显影响。因此,为加强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疼痛是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全面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明确疼痛规范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有针对性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6]。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疼痛控制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6):237-238.

[2]聂薇,刘丽芳,彭芳等.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61-163.

[3]蒲小兰.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4.

[4]桑田,王欢,王桂华等.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6(11):135-136.

[5]杨艳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16(10):152-153.

[6]梁梅林.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1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