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 3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张秀俊梁艳张全兴司延晨金志迎

冀州市医院河北冀州053200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研究进展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毒性低的特点,但由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机体血管组织的刺激性强,容易引起静脉炎,严重者可导致静脉结节及组织坏死等,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1],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许多护理工作者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防治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现综述如下:

1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1.1药物因素

1.1.1血液pH值的改变血液正常pH值为7.4,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是6.5,超过此范围,均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而造成静脉炎,而胺碘酮pH值为2.5-4.0,呈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炎症。

1.1.2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高浓度胺碘酮泵入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呈正态分布,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浓度>3mg/ml时,易引起静脉炎,若持续时间超过1h、浓度不超过2mg/ml,,也可引起静脉炎[2]。

1.2护理人员因素

建立静脉通路时选择血管过于细小或弹性差;不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在近心端穿刺后又穿刺远心端血管;短时间内在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的进行穿刺;与其他药物使用同一静脉输注;观察不够细致,未重视或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渗出及患者早期出现的可忍受的疼痛;拔针时按压不当,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未按压到血管穿刺点,药液可沿血管壁针道渗出到皮下引起静脉炎;在起针侧肢体频繁测量血压,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流受阻。

1.3患者因素

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比例大,其血管较脆、弹性差,易被针头穿透;老年患者微循环差,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导致药液渗出;另外,由于多数患者认识不足,对疼痛耐受程度大,出现轻微疼痛未及时告知护士。

1.4微量注射泵的应用

目前胺碘酮给药多应用注射泵,由于其泵入速度较慢,发生渗出时不易被发觉,当渗出到一定程度机器才报警,护士若巡视不及时、依赖报警系统,则药液渗出不能及时发现,而引发静脉炎。

2静脉炎的预防

2.1合理选择静脉

注射高浓度的胺碘酮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选择外周血管时应选择上肢静脉,选择走行直、血管粗、弹性好、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远离关节的静脉。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穿刺,因为下肢静脉有静脉瓣,血流缓慢,药物在局部血管停留时间比上肢长。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3]。

2.2静脉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尽量选择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宜选用22-24G静脉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禁忌试探性穿刺,以生理盐水有把握性进行穿刺,防止因穿刺不成功造成药物外漏。

2.3保护及合理使用血管

较长时间输注胺碘酮时要建立系统的血管使用计划,避免对一根血管长期刺激,可建立两根静脉通路交替使用,每4-6h更换注射部位,用生理盐水10-20ml脉冲式冲管,给予血管充分的休息和自我修复时间,尽可能缩短药液刺激内皮细胞的时间,减少损伤血管的机会。

2.4选择合适的稀释液

胺碘酮pH值偏酸性,酸性溶液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临床上宜用5%葡萄糖液稀释,必要时可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再输注胺碘酮。

2.5正确处理静脉回血

使用微量注射泵时,输注速度较慢,当患者活动时血管压力增高,易引起管路回血,处理静脉回血时,应根据回血量多少采用不同处理方法[4]。如少量回血,则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上穿刺针头将回血注入;如回血量大,回血至延长管内,除按上述处理外,需更换延长管,避免瞬间药物浓度过高,引起局部静脉内膜损伤。

2.6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胺碘酮注入完毕后不要立即拔针,先用20-30ml生理盐水冲管,使血管局部无残留药液刺激;拔针时关闭液路;拔针后不仅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且要按压血管穿刺点;拔针后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防止药液渗出到皮下。

2.7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

对静脉使用胺碘酮者,需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回血是否良好,并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重视患者的主诉,若患者诉输液处疼痛,即使未发现明显的液体渗出,也要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给予处理。

2.8健康宣教

给药前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胺碘酮使用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了解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用药时尽量避免穿刺侧肢体用力活动,防止药物渗出;抬高输注药液侧肢体,输液侧肢体可适当活动或做伸拳握拳动作,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避免肢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不要压迫输液侧肢体,保证局部血流通畅;注射部位有胀痛等异常感觉时,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2.9其他防护措施

文献报道,在输注胺碘酮前及输注过程中,给予局部涂抹药物或局部湿敷,能显著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延迟静脉炎出现的时间,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对患者的血管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9.1喜疗妥软膏成分为多磺酸基粘多糖,有抗感染、止痛作用,吸收渗出液体,使胺碘酮在局部血液停留时间缩短,从而降低穿刺部位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为直接在输注胺碘酮前、中、后,每隔8h在穿刺点上方挤出5cm长的喜疗妥,沿输注血管走行以螺旋式手法轻轻按摩10-15min,直至药物充分渗透吸收。吕忠美[5]等对6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与常规护理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9.2热水袋(40-50℃)能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流动,缩短药液在局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局部淤血,达到预防静脉炎的目的,但要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2.9.3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6]具有强大的自溶清创能力,促进水肿、瘀血吸收,保护血管,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穿刺时,将5cm×7cm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覆盖在穿刺部位及针翼上,4d更换1次,但其费用高于3M透明贴,限制其在临床的普及。

2.9.475%乙醇湿敷(酒精过敏者禁用)具有消毒、局部麻醉及镇痛功效,能扩张局部血管,对局部达到冷敷作用。王文芳[7]等用乙醇纱布外敷,用弹力尼龙网套稍加固定,观察60例酒精处理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与无酒精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乙醇易挥发,对皮肤有刺激性,临床使用较少。

3静脉炎的治疗

一旦局部出现红肿或疼痛,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注胺碘酮,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药物浓度。

3.1喜疗妥软膏

喜疗妥软膏具有抗血栓形成、抗感染、止痛作用,并能加快血肿的吸收及组织的修复。江爱玉[9]等直接沿静脉走向外涂喜疗妥软膏,厚度3-5mm,并轻轻按摩,每12h进行1次,连续使用3-5d。治疗31例,总有效率97.06%,与硫酸镁湿敷组(有效率74.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喜疗妥加微波照射(输出功率20-40W照射距离为2cm,每次30min)2次/日,疗效显著,周燕平[10]等治疗32例,总有效率100%,与喜疗妥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理疗

理疗可引起局部组织温度改变,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同时具有消炎、镇痛、缓解痉孪作用。局部硬结、肿痛缓解不明显,采用超短波理疗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3.3硫酸镁

硫酸镁具有高渗作用,可促使组织水肿消退。Mg2+可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促进渗液吸收,还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消炎、止痛作用。患者局部红肿时,取50%硫酸镁溶液浸透两层无菌纱布,将纱布拧干至不滴水为宜,敷于患处,面积超过红肿边缘1cm,每次湿敷30min,每日3-4次。硫酸镁湿敷缺点为水分蒸发快,作用时问短,药物易析出结晶,使纱布变硬,不易紧贴皮肤而影响其药液吸收。

3.4如意金黄散

如意金黄散成分有大黄、白芷、姜黄、天南星等,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疏通气血等作用,还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管通透性。田真[11]等取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与山莨菪碱液加生理盐水交替湿敷,治疗34例,有效率为94.11%,与硫酸镁组(有效率61.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冲调外敷可治疗Ⅱ级静脉炎。辛媛媛[12]等用清茶或醋将上述中药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6-12h换药1次,尤其适用于Ⅲ级静脉炎。

3.5湿润烧伤膏

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莲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癖、软化血管壁、祛腐生肌之功效,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代谢,利于创面修复[13]。

3.6扶他林乳胶制剂

扶他林是一种外用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活性成分为双氯芬酸二乙胺,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张朋敏[14]等取其均匀涂抹于患处及周围皮肤上,轻轻揉搓5-10min,每日2-3次,治疗30例,总有效率96.67%,与硫酸镁组(有效率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7碘伏

齐承先[15]等研究显示,将碘伏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在静脉炎部位,每日3次,连续3天,并将患肢制动抬高,可减轻静脉炎。

3.8土豆

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土豆有补气、健脾、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陈朋捷[16]等做了土豆泥组、土豆片组与硫酸镁组相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113例,土豆泥组有效率97.44%,优于土豆片组84.21%,优于硫酸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9硝黄散

硝黄散含大黄20g、芒硝20g、黄柏20g和冰片1g,赵会承[17]等用白醋将上述中药调成稀糊状外敷于静脉穿刺处,每12h更换1次,5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80%。

3.10其他

山莨菪碱红花酒精混合液湿敷,三者结合起到中西医联合作用;将新癀片研末与1%普鲁卡因调和成糊状沿静脉走向均匀涂于患处;鲜芦荟汁外敷等亦有疗效。

4小结

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方法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在胺碘酮使用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使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但是对胺碘酮所致不同级别静脉炎的治疗方法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报道,如果能根据静脉炎的分级做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可使治疗方法更细致,治疗效果更确切。

参考文献:

[1]高娟.二种药物治疗持续静脉泵人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月刊.2010.20(7):67-68.

[2]和霞.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相关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4.6(1):75-78.

[3]梁晶.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不同影响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110-111.

[4]朱玲凤.项昌富.缪滔.等.胺碘酮致静脉炎42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46-1047

[5]吕忠美.董梅.喜疗妥软膏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2):30-31.

[6]刘伟.吴焰.包世敏.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3-5.

[7]王文芳.乙醇湿敷预防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64-65.

[8]顾海银.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中国临床护理[J].2013.5(2):96-97.

[9]江爱玉.叶柏青.陈雪聪.等.喜疗妥治疗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4):309-310.

[10]周燕萍.喜辽妥联合微波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09.9(5):46-47.

[11]田真.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l0,35(8):851-852.

[12]辛媛媛.老年患者输入胺碘酮致静脉炎16例的护理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39.

[13]刘素萍.何慧珍.李娟.胺碘酮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24-125.

[14]张丽敏.江滔.扶他林乳胶制剂治疗胺碘酮所致浅静脉炎30例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5):2051.

[15]齐承先.李海燕.刘亚新.碘伏治疗静脉输注盐酸胺碘酮引起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J].个科护理.2009.7(10A):2567.

[16]陈丽捷.两种土豆方法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9.40(3):28-29.

[17]赵会承.马蕊香.硝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1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