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植式动脉注入器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埋植式动脉注入器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沈欣钰吴攀赵文迪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10)

摘要:介入放射学是近5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结合医学影像学与治疗学于一体,利用器械获得病理学诊断或结合临床治疗原理,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导管、导丝等技术对各种病变进行诊疗。随后,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广泛地应用于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滋养细胞肿瘤等。如今,随着介入器材的改进,介入技术的成熟,采用的方法由原来的外科手术插管进展到套管针穿刺技术的完善。尤其是动脉化疗抗癌药物、组织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深入,筛选出最适合动脉化疗的药物,使动脉化疗的疗效逐步提高,优势明显。

关键词:埋植式动脉注入器;妇科肿瘤治疗;应用;

动脉灌注化疗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的营养动脉,使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内浓度提高,从而增强抗癌效果,减轻药物对全身的毒性反应。临床上多数采用的是经皮动脉穿刺、导管插入法,然而此法不能长期留置导管,只能作一次性冲击式给药。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治疗对象为晚期卵巢癌及lb期宫颈癌,共12例。年龄28一71岁,平均50石6岁。随访率10%。其中手术后复发而无再次手术条件者5例,放置注入器7枚,行灌注化疗24例次(其中1例伴肝转移,术中同时作胃网膜左、右及膀胧上动脉插管,埋植3枚注入器)。术中有残留灶者4例,放置注入器7枚(3枚置于肝隔面,行腹腔化疗),灌注化疗1例次。lb期宫颈癌及1期卵巢癌行根治术有困难先作术前化疗者3例,放置注入器3枚,灌注化疗7例次。注入器的构造及放置部位注人器由导管及注入器二部份组成,导管部份插入所需的动脉,注入器则埋植于皮下脂肪内。放置部位:选择插管的动脉为腹壁下动脉者7例,在腹股沟韧带上方1.5一2cm处作一与之平行的切口,暴露腹壁下动脉,插管深度约22一25cm(可参考该动脉的体表投影长度),使导管的尖端达到腹主动脉的下缘,注入器埋于切口上方皮下。膀胧上动脉插管5例,于剖腹手术时直接插管,导管尖端达到骼总动脉。完成插管后注入观察肿瘤染色区,在符合要求后固定之,注入器埋于腹壁切口两侧皮下。

二、结果

疗效观察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9个月,全部病例治疗后均无主诉不适。于每次注药后3周行妇科及B超检查。有3例治疗前后作了CT,按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进行判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2例。有效率83.3%,CR中l例,PR中3例,再作根治手术,目前均无癌生存,最长已14个月。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按评分法团进行评定,评分超过80分者由治疗前3.3%提高至83.3%,治疗有效的患者生括质量明显提高,有2例已参加工作。副反应及并发症消化道反应与全身化疗相比,呕吐次数及程度相似,由于为集中一次给药故持续时间短,一般次日即可恢复。骨髓抑制反应,以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作为指标,仅2个病例在1次注药后下降低,其中1例即3支动脉同时用药者,而该病员以前曾多次接受全身化疗,有3次低于3.0x10即L,持续7-10d,在采用本疗法的最初阶段,有2例70岁以上老人出现埋植部位皮下感染,只得取出注人器,中止治疗,伤口换药后愈。

三、讨论

迄今为止,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是普遍认为棘手的问题,较多作者提出对不能行根治手术,丧失治疗机会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使患者获得缓解的机会。妇科恶性肿瘤的血供多数来自骼内动脉,经骼内动脉化疗,灌注区域集中在子宫、附件、阴道及附近组织,有利于提高疗效,减轻药物毒性反应。较多学者采用在X线直视下将导管送至所需动脉,本院曾采用此法治疗晚期卵巢癌得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导管直接插于股动脉,不易固定,导管无法长期留置,对需周期治疗的患者,需反复穿刺。中晚期患者原发性的癌灶较大甚至已经发生周围脏器和组织的侵犯,造成手术切除存在难度或无法完全切除,同时放疗时也可能使癌灶周围正常脏器组织产生永久性的损伤、或继发性肿瘤,使化疗药物难以进入纤维及血管包膜内的残留病灶,所以常规方法对晚期患者来说预后相对较差,患者常由于局部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等原因死亡,导致仅有50.6%~72.0%的5年生存率。所以探寻适宜的中晚期宫颈癌(癌灶>4cm)患者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新辅助动脉化疗方法成为了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研究认为该方法有利于降低肿瘤负荷,同时帮助消除宫旁播散的卫星转移灶,提高肿瘤放疗的局控率。新辅助动脉化疗法作为治疗手段的主要原因:①术前化疗能够杀灭亚临床癌灶同时减小肿瘤体积,使患者癌症临床分期降低;②术前化疗能够控制胸水、腹水症状,降低手术期间风险;③术前化疗能够使肿瘤细胞成为“休眠状态”,避免手术期间挤压、机械等原因造成的肿瘤种植和术中播散;④术前化疗能够通过肿瘤标本了解化疗敏感性。我科改用了便携式皮下埋植注入器,使用方便,每次给药只需经皮直接刺入注入器,即可到达所灌注的动脉,无需加用大量静脉补液。本法具有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高,癌肿周围区域也可得到灌注的优点,又可根据需要反复多次给药l5,Q。由于注入器埋藏在皮下感染较少,不影响患者的行动,可正常生活,工作。在我们应用的12例中,有效率达到83.3%,其中1例再次得以进行灭减术,3例由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切除,目前这4例均无癌生存。2.关于药物的选择动脉化疗的药物以对肿瘤组织有亲和力,穿透性较好,停留时间较长为佳,此外希望其首次效应发生在灌注区,而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及SuF均符合上述条件,故作为首选。本法近期疗效虽好,但在已应用的抗癌药中尚无报道具有彻底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因此经过一段时期肿瘤细胞又再度复发。如本组1例肝转移及盆腔复发者,采用本法缓解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但于15个月后再度复发出现肠梗阻。肿瘤种植,浸润若超出该血管灌注区及腹腔内已广泛种植的病例则疗效差。先前已作过手术,再次复发的患者,疗效亦差。因此我们认为必须选择适当的病例,对已获得良好疗效的患者应争取再次手术,以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以求延长存活时间。当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对宿主无损害的药物。插管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部位的出血和血肿,插管动脉的血管痉挛以及损伤。穿刺部位的血肿较常见,术后注意压迫,穿刺侧下肢严格制动6h,术中减少肝素的用量可预防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术中精细操作,可避免血管痉挛及血管损伤。动脉灌注化疗的并发症主要由化疗药物对血管及灌注部位组织的损害造成。可能造成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水肿甚至坏死,例如大剂量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进入膀胱可能会造成化学性膀胱炎。动脉内化疗与静脉化疗相似,有一定的全身毒性反应,但较轻微,具体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处理方法基本与静脉化疗一致。对症处理,根据情况更换化疗药物或者调整化疗时间。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及药物代谢方式正确选择给药途径。这样才能达到充分发挥药物最好疗效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副反应。新辅助动脉化疗能够增加癌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能够改善癌患者术后病理状态,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参考文献

[1]陈春林,刘萍,马奔,等.子宫内膜癌介入治疗前后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19(7):417-419.

[2]杨学刚,许国辉,吴戈,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47(8):735-738.

[3]徐静,张竣,赵西侠.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卵巢癌89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53(8):73-77.